中午的时候,杜总来电话说有个盟友晚上请大家聚聚,本不想去的,但又想前几次聚会都没有去,再不去就有点不合适,所以也就同意一起赴约。
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饭店,盟里的几位领导都已经到了,简单的寒暄过后就自己坐下来。过了一会他们又把前任领导也请了过来,至此宴饮正式开始了。
随着各位领导的祝福与致辞,大家渐入佳境。我不善言谈,就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他们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之间氛围就到了高潮。自从上次醉酒之后,就下定决心不再喝酒,所以今天就以茶代酒,与大家碰杯共饮。我也知道在酒桌上,这样的表现是不礼貌的,但是自己真的不喜欢这样的饮酒文化。以前还曾想,偶尔小酌一杯,在那酒至微醺的时候,介于清醒与迷糊之间,也有一番不错的体验。但是现在这样的想法都荡然无存了,人到了这个年龄,已经不再想要去索取太多,坦然自若,过好属于自己的生活,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对于酒文化来说,佛教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虽然属于佛教里的另类说法,但也说明了人们对于酒文化的演绎和传播。对于饮酒,从古至今都有好多典故。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何等的豪迈,这酒我觉得必须喝,是它让人有了壮士征战沙场的荡气磅礴。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中说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也是饮酒让他创作出了这样的传世佳句,这样的酒必须喝。我一直羡慕古代文人墨客的那种诗词歌赋的生活,所以对于这样的酒文化,我是推崇的。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酒文化也在不断地演绎着不一样的版本。特别是在政商两界,更是达到了顶峰。但凡有些事情,就必须在酒桌上去解决。前几年岳父曾说我,你不喝酒不抽烟,在生意场上怎么和人打交道。当时年少无知,还不曾把他说的话当回事,现在想想还真是有道理,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自己的事业做不大的原因吧!
说到了酒文化,自然就少不了烟,因为烟酒不分家。对于喜欢抽烟的人来说,饭后一根烟,胜过活神仙。我不喜欢抽烟,总觉得不就是把那烟气吸进去又吐出来,如此反复,又有什么意思?但是自己却低估了那些吸烟爱好者,在这忽明忽暗中,他们就体验到了尼古丁燃烧后的精髓。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后来我也开始了买烟,虽然自己还是不抽烟,但是要为朋友、客户准备着,你可以不吸烟,但是不能不备烟,这已经不是金钱的问题,而是人情世故了。在生意场合,递上一根烟,有可能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减少了隔阂,更容易成功。我知道这个时候吸得已经不再是烟,而是人情世故了。我既入世,那就要遵守这世间的一切法则,这或许也是求生之道吧!
记得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就曾给自己定位,想要成为一位儒商。想要在书墨茶香中博得一片天地,但是现在想来还是过于天真。这人世间关系错综复杂,从来都是人情社会,大家都是在彼此利益中寻得生存。所以不论是烟酒文化,还是诗书文化,都应该有它们生存的土壤,其实它们并不冲突的。就如同酒桌上的一位退役团长所言,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有些事我们可能都不喜欢,但是当我们想要融入的时候,就要学会他们的语言。的确是这个道理,我们想要融入,只能说明自身还不够强大,没有话语权。如果当我们自身足够强大的时候,那些我们以前不喜欢,不愿意做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可能都会变成别人眼里的优点。
有时候也在想,为什么南方人喜欢喝茶,而北方人喜欢喝酒?为什么喝茶的圈子比喝酒的圈子富裕? 痛定思痛,才发现了其中的道理。那是因为茶座上,喝茶的时候都是在聊怎么做生意,都觉得自己穷,琢磨怎么赚钱。茶越喝越清醒,思路越来越开阔。 酒桌上喝酒的时候都是在吹牛,都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必须让别人知道,喝完吹完回家睡觉,第二天继续喝,继续吹。 正所谓: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人生莫过如此,如果想要自己有所精进,有所成长,我建议还是要多喝茶吧!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