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国家烟草专卖局网站发布《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加强电子烟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宣告了果味电子烟的时代正式结束。
10月1日起,不仅所有果味电子烟将全部下架,只允许商家提供国标烟草口味电子烟和具有儿童锁的烟具,更是对售卖电子烟的商家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事电子烟生产经营的主体应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才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且不得在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等各类学校周边设置电子烟销售网点。
看似突如其来的监管,其实有迹可循。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吸食卷烟的总体情况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但听说过和正在使用电子烟的比例却显著上升。
回顾电子烟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窥见其原因:在电子烟初露头角之时,厂商就将其包装为低健康危害、高社会接受度且不受无烟政策限制的卷烟替代品。
还通过改装外表、创新调味、喷吐烟圈等手段宣扬电子烟的“新潮”及“娱乐”属性,大肆对追逐潮流且不明真相的青少年进行围猎。
有趣的是,如果我们回到电子烟鹊起的时代,就会发现科学家们早就对电子烟横行所造成的后果有所猜测:
在生物论文网站上搜索“电子烟”,会涌现大量与“肺”、“青少年”、“依赖性”等词相关联的内容。
而就连电子烟面向成年人宣传的“促进戒烟”这一功效,也没有任何证据能够充分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子烟频频迎来了各国监管措施的出台:
美国、英国有区分地将“普通的电子烟产品”作为烟草制品监管,允许其销售;而澳大利亚、日本则一律将电子烟产品作为药品监管。
而在我国电子烟产品标准不明、添加剂繁多且面向未成年人出售的市场乱象下,能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式对电子烟行业进行监管,不管对于普通消费者还是青少年家长来说,都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国标的出台,不仅有利于修复电子烟在“野蛮生长”的过程中造成的负面影响,更能通过规范行业发展,起到保护消费者及未成年健康的作用。
当混乱的交叉口安上了信号灯,“持证上路”的商家和“遵守规则”的消费者,都能在更为规范的市场环境下安全通行。
而果味烟弹这一事件,也为其他新兴行业带来了启示:不能为了争夺新兴消费市场不择手段。损害消费者利益、试探消费者底线的商业行为,终究不能行以致远。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