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烟作为一种自主选择的个人行为,却因为烟雾与味道的不受控总是冲进群体之中,导致各种突发事件,因吸烟而导致的争执与冲突屡见不鲜,也让吸烟者和非吸烟者间的关系愈发敏感紧绷。
比如去年一条曾登上微博热搜的#抽烟男子转头看见有婴儿主动掐灭#的新闻就足以证明。爆料视频中,一男子在早餐店前抽烟等餐,这时身后一位妈妈推着婴儿走了过来,男子见状赶忙将烟掐灭,并不断用手呼扇附近的烟雾。
这本是一件当事双方互相尊重两边满意的事情,网友们却并不买账,很多人都在评论中表示“公共场合抽烟本就不合理”“不要对烟民要求这么低”,再一次加剧或者说暴露了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过去或许是因为大家早已习惯了自己的权利被侵犯而相安无事,然而近年来随着公共场所严禁吸烟的规定出台,很多人开始意识到要保障自己拒吸二手烟的权益。与此同时,可以吸烟的场所也被不断压缩,很多不愿打扰他人的吸烟者也苦于无地可吸。现在出门几乎很难见到吸烟室的影子,一是吸烟室无法完全格挡烟雾的外泄,二是被诟病有浪费公共资源的嫌疑,烟民只得在大街上一解难耐,这无疑让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之间的关系陷入一种僵局。
一边是烟民“想吸烟”的利益诉求,另一边是非烟民“不想吸二手烟”的利益诉求,当双方的矛盾难以调和且不断升温时,难说不会造成社会冲突的升级。
就目前来说,吸烟室或者吸烟区的建设恐怕是双方互相妥协的唯一选择。烟民可以纠正“任性吸烟”的习惯,烟头和烟灰也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而非烟民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烟草暴露。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利益冲突显性化的今天,因为吸烟而引发的争端看似偶然,实则是一种必然。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只是选择不同而并非对立的敌人,只有找到双方共同接近的利益点、一起建设文明吸烟环境,才能让“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成为一种共识,因“任性吸烟”而发生的冲突才会越来越少。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