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许多烟民明知道吸烟有害,却依然对烟情有独钟,爱好如故呢?香烟究竟为何有如此巨大吸引力和诱惑力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楚烟民吸烟,到底吸的是什么?
吸的是一种嗜好。大多数烟民对烟有着特殊的嗜好,他们吸烟没有特别明确目的性,简单说就是一种嗜好。长期以来,烟民在烟的“熏陶”下,对烟有着特殊感情,并逐步产生心理依赖和精神寄托。有了烟,就像加了油的发电机动力十足,精神振作;没有烟就像霜打的茄子,瘪瘪的萎靡不振。生活中不少烟民爱烟如命,他们在工作劳累之际,在情感失意之时,在精神空闲寂寞之刻,都要烟来解围。吸上一口烟,似乎轻松许多。
尽管有些烟民开始吸烟时,兴趣不是很大。但在一些烟友的带动和鼓动下,久而久之对烟产生嗜好。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一日不吃饭可以熬过,但一刻不吸烟则万万不可”。对烟有了超乎常规的情感。客观说烟民对烟的嗜好有时候也是一件好事,努力工作、拼命挣钱,不仅为了养家更是为了自己能有烟抽。虽说这种追求是以烟为动力,但也是可取的。烟民对烟一种嗜好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以烟会友,广结广交,形成良好的朋友圈,产生丰富人脉资源。
吸的是一种意境。许多烟民吸烟主要还是享受那种说不出的美好意境。科学研究表明,烟草能刺激人的大脑神经中枢兴奋,让人出现短暂的“魔幻”般感受,这就是烟民所要想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用心感受却难以用语言准确表达。这种意境令人向往,令人陶醉。让他们短暂忘却一切烦恼与忧愁,忘却一切疲倦和无奈,这就是烟的魅力和神奇。
吸烟的意境是许多烟民的极致追求,他们冒着危害身心的风险吸烟,图的就是快乐,图的就是爽快和刺激。只有亲身体会才会心动。有句俗话说的好“存在即合理”,既然有吸烟现象的存在,那就有它存在合理性。因此非烟民不论青红皂白非议烟民、指责烟民吸烟行为都是不当的,也是不可取的。当然吸烟所体念的意境不是随便能享受到的,需要用心用情去感受,去品味。一个急躁化、情绪化的人有时候难以达到那种境界,即使接连不断吸烟也是也是没有无法体念到的。
吸的是一种情谊。说吸烟是一种情谊,或许有的人不够理解。其实生活中许多烟民性格开朗活泼,他们热情豪放,耿直爽快,重情谊,烟友多,朋友众。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正是因为香烟让烟民拥有了众多朋友。一般来说与烟民容易打交道,他们见到人第一件事就是主动散烟,这是他们的习惯动作,也是一种情谊所在,更是一种性情使然。当然如果接受了别人的烟,也会自然而然回敬烟。这也是重情谊、有礼仪的体现。
对于烟民吸烟,只要他们文明理性,非烟民应该尊重他们吸烟的自由和权力,不应去蛮横干涉。当然烟民如果在吸烟中有不当行为,遭到他人劝阻和反对时,应该要理智冷静,自觉接受劝告,主动熄灭或者换个地方去吸烟。这样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和谐,有利于彼此安好。重情谊的烟民,文明会替代野蛮,理智会战胜冲动!
吸的是一种精神。严格来说吸烟吸的也是一种执着精神。特别是当前随处可见“吸烟有害健康”温馨提示语和“禁止吸烟”的标牌,一些意志不坚定,易情绪化的人就会出现犹豫不决,摇摆不定的想法。他们一方面恋恋不舍吸烟的舒爽,一方面又担忧吸烟的危害。这种没有执着坚持的人很容朝三暮四,重蹈“吸烟-戒烟-复吸”的覆辙。而那些意志坚定,信念不变的“烟民”,才会“风雨无阻”,始终对烟充满着爱恋。“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横刀向天笑”,爱吸就吸,想吸就吸,不畏外界一切干扰。正是在这种精神支配下,他们养成了顽强、坚毅的性格。面对困难不轻易低头,面对挫折不轻易言弃。
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逐渐推进,和谐社会的逐渐构建,很多烟民吸烟也非常的自律和自觉。他们懂得非烟民对烟味反感,对烟气厌恶,因而吸烟是会主动避开非烟民。这应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使然,也是烟民素养提升的结果。当然烟民也应把自己对烟的爱好和执着精神,用到学习和工作之中,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勤勉工作,积极宣传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旋律。
结语:总之吸烟看似普通平常的一件事情,其实细心挖掘分析,对烟民而言吸烟内涵丰富,意义不简单,而并非一般人所言是追求刺激无聊行为。希望烟民和非烟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创社会和谐,共创生活美好。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