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一天是从一江一河开始的。黄浦江船行如梭,苏州河畔烟囱林立,繁华、时髦、开放……浪涛声中讲述着上海滩的商业故事。
在生产工业化所带来的变革中,人口增长、市场扩大、消费心态日趋现代化等,是全球百货公司兴起的共同特征。上海为之提供了一个独特背景,即租界的发展。
1843年上海开埠后,外商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主要集中于航运发达的苏州河以北和黄浦江西岸。商号及各业会馆、公所云集,有人希望迅速积累财富,有人则想舒服地享用财富。租界当局也大兴交通、医疗、商业等基础建设,百货公司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起来。
据《打造消费天堂——百货公司与近代上海城市文化》介绍,从1912年到1922年,南京路上的商店从156家增至391家,当然这并不单纯是租界当局一纸令下造成的。大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近现代工业快速发展,苏州河两岸陆续建成较大规模的纺织、机械、卷烟制造等工厂。因此,无论是熙熙攘攘的商业区,还是林荫浓密的里弄院子,许多国内外卷烟唾手可得。
机制卷烟在百货公司大规模销售,使得当时的上海烟草消费极具包容性。首先,卷烟就在当地生产,随时补充市场空缺。其次,大量国内外烟草企业在这个城市运营,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华运营的56家华资卷烟公司中有48家位于上海。这为百货公司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和竞争性的定价。再者,制造业和商业的繁荣,供养了一批相对富裕、衣食无忧的中产阶级,逛百货公司成为他们的时髦之举,其间可享受专门的烟草部所提供的服务。
因河而兴,通江贯海。一个世纪前,上海的价值从这里被发现,通达是最原始的“资本”。沿水而立的工厂,几乎占据了上海工业的半壁江山。在“华界工厂发源大本营”中,有一个名字不得不提——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自1917年从香港到沪开厂,在内挤外压的环境中,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利用上海连接腹地的航运优势,借历次国货运动得以生存和发展,成为当时唯一可以与英美烟草相抗衡的民族烟草企业。
当时的《申报》《良友》等流行报刊上时常刊发烟草广告。在实业救国的理想下,这些广告不仅仅用于商业宣传。
例如,1931年10月5日,华成烟草公司在《申报》头版刊发整版的“美丽”牌卷烟广告。广告的主图案为绘有铁路干线的东北三省地图,上部印有“请国人注意东北形势”字样,右侧绘有一个巨大的叹号,极似一支利箭由东射来,右下则是“国人爱国,请用国货”字样。这类广告大大激发了有识之士振兴民族工业的意愿。刊发这些广告的报馆和商务印书馆等文化机构也多集中于民族工业的发祥地。
凡事皆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般必然。一江一河浪花奔腾,淘尽了世间聚散离合,却抹不掉烟草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的贡献。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