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烟民抽烟行为一直倍受争议,但也阻挡不了烟民对香烟的执着。其实吸烟对烟民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有着积极性一面,是一种自信表现。那么吸烟包含着哪些自信呢?
文化自信。
烟草业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步形成烟文化。在我国,许多地方对吸烟细节很有讲究,充满文化韵味,蕴含艺术特色。比如婚宴喜庆等红喜事,散烟要成双才吉利;给长者敬烟不仅要站立,而且要主动点火方显尊敬;托人办事烟酒是首选礼品;红白喜事回礼时烟是必备之物。还有亲朋相聚,好友论道,拜师学艺等等,烟都是少不了的。
说吸烟是文化自信,或许有人质疑在农村许多没读书的老农也吸烟,他们哪来的文化自信呢?这是对吸烟乃文化自信的曲解,这里所说文化自信中的文化,是烟文化而非烟民自身文化。也就是说烟民是对烟草文化的自信,在吸烟过程中传承烟文化,播洒烟文化,创新烟文化,因此吸烟文化自信与烟民自身接受的知识文化情况是两码事。一码归一码,说吸烟是文化自信一点不为过!
能力自信。
大多数烟民性格开朗,能说会道,交际能力好,办事能力强,并且经济条件优越。烟民中不乏高官、企业家、明星以及社会各界精英人士等,他们之所以吸烟勿庸置疑是为彰显能力。抽高档烟,穿戴名牌,为的就是要体现自身优越性,体现自己能力和地位,让人羡慕。这些人有的是钱,钱让他们身价起来了,而他们吸烟目的就是要扩大社交群,以此来结识朋友,搞好人脉圈子资源。
当然烟民中也不乏普通者,虽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为支撑家庭,也会主动投身社会大潮之中,去努力挣钱养家。他们忙里偷闲吸吸烟,也就是为了放松心情,愉悦身心,快乐自我,养足精神更好的去赚钱。这类烟民其实也是有一定能力的,他们没哀叹命运之不公,没抱怨家庭出身不好,而是在努力地改变自我,更好地适应社会,顺应时代,促进发展。诚然有一些烟民经济薄弱,如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企业失业者等,他们虽目前经济能力弱,但不代表他们经济能力永远不行。他们至少能从烟中感受力量,感受美好,激励着他们更加努力向前。
精神自信。
烟民的精神自信主要源于他们发自内心对烟草的执着与狂热,这种精神非一般人能理解,也非一般人能坚持。有的烟民曾经放言“宁可几日不食,但不可一时不烟”。可见对烟的执着,让他们养成了一种信念,一种思想,一种精神。比如有烟民听到烟友说XX品牌不错,即使那品牌再怎么紧俏,他们也会想方设法购买品尝;如遇烟友递烟,必以礼相待等等。这都足以说明烟民有一种精神自信,烟民吸烟并非自我麻痹、自我堕落,而是为了积极奋进,努力向上的精神支撑。大多数烟民有正义感,有爱心,在他们心中是非曲直明明白白,公平正义清清楚楚,吸烟并不糊涂,也不颓废。
精神自信还可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那就是绝大多数吸烟者都是带着目的去吸烟的,他们要么是想通过吸烟排解心中烦恼,缓解压力,释放心情,要么是想通过吸烟来结实朋友,扩展资源;要么是想通过吸烟活跃思维,提振信心,从而激励自己奋发有为。而真正漫无目的吸烟,跟风效仿吸烟或者追求刺激吸烟的毕竟少之又少,这也就是烟民的一种精神、一种志趣、一种境界!
生活自信。
当前社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变局,各行各业面临的压力大,困难多,风险增强。同时近些年受持续经济新常态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发展压力大,加大了居民生活压力,消减了生活自信。部分意志消沉的人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感叹命运不济,生活不公,更有极端者对生活丧失兴趣,丧失信心,以至于酿成悲剧。而烟民则因为有烟的陪伴,身心愉悦,逍遥快乐。他们有着知足心理,凡事想得开,看得轻,拿得起,放得下,对生活充满信心,这是多么的重要!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如今不论谁说没有压力,那是不现实的。只不过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有的人善于从压力侧面看希望,而有人则直视压力而心生恐惧。而大多数烟民却能转换角度看问题,不断为自己化解郁闷、释放压力,这就是因为他们喜欢吸烟,用烟来帮助他们转移了压力,使他们心境豁然开朗,从而总能看到生活积极、 正能量的一面,从而激发烟民斗志,并享受生活美好!
如此,说吸烟也是自信,还有人质疑、否认吗?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