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陕西宝鸡卷烟厂曾生产“秦川”牌香烟,当时很受当地消费者欢迎和喜爱。该烟标上的“秦川”二字,自然洒脱,飘逸传神,富有美感,韵味十足。该烟标上的“秦川”图案,简洁明快,生动形象,通过工厂烟囱、桥梁、田野、拖拉机、麦穗、玉米棒等图景,充分表现了秦川经济的发达和风景的秀美,让人不由得对八百里美秦川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叫人感动和难忘。
秦川泛指今陕西、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地带。因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而得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南朝陈诗人徐陵 《关山月》诗之一:”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金朝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芳草茸茸去路遥,八百里地秦川春色早,花木秀芳郊。"
关中平原即渭河平原,居关中平原中部,是中国第四大平原。关中平原自然、经济条件优越,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又因交通便利,四周有山河之险,从西周始,先后有秦、西汉、隋、唐等13代王朝建都于关中平原中心,历时千余年。关中平原为中国工、农业和文化发达地区之一,全国重要麦、棉产区。关中平原曾是春秋战国时的秦国故地,东西长度有720多里,陕西人就号称它为“八百里秦川”。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故取意四关之中(后增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两座)。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等都是对“关中”一词的最早记载。
西汉时期是关中的兴盛时期。据《汉书·食货志》记载,“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史记·货殖列传》中也说:“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唐代是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也是古代关中最繁荣的时期。唐代长安人口最多时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代的长安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人通过陆路或海路前来长安。
如今的关中平原已成为蓄势待发的关中经济区,以古丝绸之路的荣光铺设着通往世界的新丝路。关中正在以它特有的姿态重筑着“金城千里”的新貌,改写着中国经济的壮美版图。
关中人爱吃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爱唱爱听秦腔,爱抽好猫烟,爱喝西凤酒,等等。
宝鸡卷烟厂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一个卷烟生产厂家,已有七十多年的生产历史。长期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的办厂宗旨,立足市场,着眼效益,优化结构,狠抓落实,突出科技、市场、名牌、管理等重点工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生产的“金丝猴”牌香烟是全国最受欢迎的十种甲级名烟之一和中国十大最具竞争力的香烟品牌;高档特醇“猴王”牌香烟荣获“全国知名品牌”、全国十六个优等产品、"97中国优秀产品"称号;"猴王"、"金丝猴"均是"陕西省名牌产品"和"宝鸡市名牌产品"。出口"金丝猴"牌香烟还在'94蒙古国国际商工贸产品博览会上荣获"国际金奖",被列为免检产品;在罗马尼亚荣获"十大进口名烟"称号。
宝鸡卷烟厂是一个与共和国同龄的卷烟工厂,其前身“六四烟厂”便具有红色基因。连年来,宝鸡卷烟厂获全国文明单位、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省先进集体、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状、陕西省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
2001年宝鸡卷烟厂"好猫"烟标被中国烟草学会、中国收藏家协会授予“2001年度中国名牌烟标”。
2004年,陕西省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对省内大中型企业五个方面22个涉税项目进行了严格审查评定,授予宝鸡卷烟厂“A级纳税人”称号。
2005年,陕西宝鸡卷烟厂确定 “质量年”,通过产品质量的提升,促进产品结构提升和效益水平提高。
2012年,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宝鸡卷烟厂按照使用和开发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加快专业管理、专业技术、生产操作等各类人才培养步伐,努力为工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17年,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宝鸡卷烟厂从制度文化、品牌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入手,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全面加强以“智行、智胜”为核心的工厂思想文化建设。
2018年,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宝鸡卷烟厂按照“发展智能制造、探索智慧营销”的思路,结合工厂智能化建设方案及信息化发展现状,印发了《宝鸡卷烟厂2018年度智能化工厂建设方案》,进一步加大智能化工厂建设推进力度。
2022年,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宝鸡卷烟厂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23年,陕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宝鸡卷烟厂物流分中心技术组“陕西省劳动竞赛优胜班组”称号。
2023年,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会宝鸡卷烟厂物流分中心分会获“陕西省财贸金融轻工系统模范职工小家”称号。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