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徽蚌埠卷烟厂曾生产“大铁桥”牌香烟,廿支装。该烟标上的“大铁桥”三个字为美术字,工整谨严,漂亮有劲。该烟标上的“大铁桥”图案,反映的是津浦铁路(天津至南京浦口)淮河大铁桥的图案,雄伟壮观,令人惊叹。
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始建于1909年11月,1911年5月正式通车,是津浦线上仅次于黄河大铁桥的第二大桥。可以说,这座桥见证了蚌埠百年沧桑的发展变迁。
蚌埠被人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1908年1月,清政府决定自己修建一条北起天津南至南京浦口的铁路线,作为沟通华北与华东地区的大动脉,史称津浦铁路。由于该线路中间需横跨黄河、淮河、运河等多条河流,建造跨河铁路桥成为必要的选项。当年8月,负责南段的英国籍总工程师德纪来到淮河岸边为建桥选址,最终把淮河大铁桥的位置确定在了蚌埠。
1909年11月,淮河大铁桥工程正式开工,正桥共分9孔8墩,采用固定型桁梁桥设计,桥身实长1815英尺(约553米),两端各建引桥一座。梁底距最高水面35英尺(约10.7米),桥上架单轨铁路。在桥梁建设过程中,中方主管与外籍设计师通力合作,施工人员热情高涨,同时还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气压沉箱法修筑,不但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而且克服了淮河洪水,最终于1911年5月竣工,成为津浦线上仅次于黄河铁路桥的第二大桥。
作为蚌埠开埠象征的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1982年被列为蚌埠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淮河大铁桥及周边地区已被纳入淮滨风景区,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市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1953年,东海烟厂(今蚌埠卷烟厂)将蚌埠淮河大铁桥搬上了烟标,出品了“大铁桥“卷烟。从此,它成为了几代安徽人记忆中抹不掉的一股味道。
蚌埠卷烟厂始建于1942年,是一家前身诞生于抗日战争中的新四军随军工厂,流淌着红色基因。当年在苏北创出了“金虎”、“黄猫”等牌号,迅速占领市场,支援了人民军队的建设。解放以来,蚌埠卷烟厂生产了俊友、双龙山、淮北、王冠雪茄、胜利、东海、天鹅、江淮、大铁桥、丰收牌、春秋、双戴花、明珠、金叶、渡江、团结、花冠、劲松、玉猫、北冰洋、神仙鱼、奔月、太极洞、红三环、争光、龙人、狮球、皇冠、丹健、九兰、黄山、贵妃、百寿、梅芳、丹参、光明、珍珠桥、313、福星、首乌、八仙过海、伊妹儿、双猫等牌号香烟,除在本省销售外,还行销祖国各地。2001年,"黄山"卷烟被国家烟草专卖局评为全国36种名优卷烟;产品行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产品的市场覆盖率达96%以上,黄山卷烟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蚌埠卷烟厂多年来与社会各界同仁携手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努力为新老客户提供优良产品和优质服务。重信用、守合同、保证产品质量,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工厂全力跟随客户需求,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改进。
蚌埠卷烟厂先后荣获"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第十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全国烟草行业QC推广先进企业”、“全国烟草行业QC成果发布会一等奖”、“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状”等光荣称号。继1990年首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之后,2021年再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近年来,安徽中烟蚌埠卷烟厂以管理为核心,以技术为支撑,以执行为保障,高效产能、合理用能、立破并举,提升设备运行效率,提高能源管控能力,深挖节能降耗潜力,全力护航绿色低碳发展。2021年实现综合能耗12.50公斤标煤/箱。
近年来,蚌埠卷烟厂紧紧围绕“黄山”品牌“双占位”“双升级”战略目标,全面优化完善生产布局,着力打造“智能制造”新工厂,在卷烟制造、管理提升、创新驱动、企业文化、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开创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新局面,为安徽中烟奋力开启“十四五”时期全面升级发展新征程作出贡献。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