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也称奎星,是民间道教供奉主宰文人、官运之神。传说其睿智过人,才高八斗,出口成章。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脚踩在海中一条大鳌鱼的头部。每逢考试时,魁星便右手握一管大毛笔,左手捧一个有考生姓名的斗四处巡视,被魁星手中那支“开文运,点状元”的笔点中的幸运儿就会金榜题名,于是民间就有了“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说法。
拜魁星遂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风气,因而我国有很多地方建有为进京赴试还愿的魁星楼(阁),并称魁星阁的门为“棂星门”,有“走进棂星门,成功将来临”之说。
我国烟草企业曾出品过不少关于魁星的烟标。如中国沂水卷烟厂出品于上世纪80年代的“魁星”(图①)烟标,采用六颗五角星来表示抽象而难以琢磨的魁星。北斗七星里的七颗肉眼可见亮星,在我国被看作是一个勺子的形状,这个一年四季都挂在天上的“勺子”,因其“勺把”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朝向不同,一度是我国古代预告季节的自然“历书”。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还为它们专门起了名字,其中斗身的四颗星被称作魁星。
图①
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七星”(图②)烟标,主版就描绘了北斗七星闪耀于夜空中的画面。更多的烟标则展示了各地魁星楼(阁)的优美造型。
图②
上世纪80年代,湖北广水卷烟厂出品的“魁星阁”(图③)烟标,主版再现了位于应山城区理学街的魁星楼。据记载,这座广水唯一的一座砖木结构古建筑,是明洪武十年(1377年)在元代旧址上重修而成的,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杨涟率先捐资倡修,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1995年迁建楚北名楼,按魁星楼原貌移建于印台山北端,1984年名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后被定为随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③
国营孙吴卷烟厂出品于上世纪80年代的“魁星阁”(图④)烟标,副版上标有“此阁建于一六八三年”字样。这座“魁星阁”为三层,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镇双城堡,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后因年久失修,于1957年拆除。1993年易地重建于双城东门外公园内。重建的魁星楼为方形塔式十字歇山顶,楼高39.9米,姿态雄伟、造型新颖。
图④
江苏徐州卷烟厂出品于上世纪90年代的“华族”(图⑤)烟标,主版上这座三层魁星阁始建于1799年,又叫巽阁。“巽”是八卦中的一卦,代表风,亦指东南方。魁星阁正建在靖江老县城的东南角。阁的底层较大向上逐渐缩小,阁呈六角形,18只飞檐高高翘起。二层和三层没有走廊,六面都是木格窗。1813年因水患危险而拆卸,1830年本县的朱武筠、陈司凯、朱文瀚等人又劝捐重建魁星阁于原址附近,并恢复了它追求文化的功用。
图⑤
广西南宁卷烟厂出品于上世纪90年代的“大金城”(图⑥)烟标,主版上这座魁星楼坐落于南宁扬美古镇东北面,始建于1736年,1840重建的重檐歇山顶方形魁星楼颇像帝王之玉玺,故人称“帝印”。这座魁星楼高15.3米,面阔三间约10米,进深四间约10米,置有走廊,采用穿斗式木构架,分上下两层及阁楼,楼内四根立柱衔接二楼,贯通三层阁楼。一楼原供有关帝像,二楼供奉有文昌帝君神像。文昌又称文曲星,原为古代对斗魁六星的总称,后被道教奉为科举士子的守护神。三楼在供奉魁星的同时,还配有“狰狞面貌迎风雨,正大身影立地天”楹联。该楼因广西清代第一解元梁德显还愿礼拜登阁,即兴吟诵出“文阁登临望紫霞”诗句,后人从中撷取出“阁望紫霞”而成为扬美古镇八景之一。
图⑥
对于魁星这位掌管文运之神的信仰与崇拜,体现了人们对魁星神明的渴求和敬畏。事实上只有自己志向高远,潜下心来认真对待学习,“神笔”才会点到自己头上。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