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斯雕像
头戴一顶猎鹿帽、身披件方格呢风衣、握着一只石楠根烟斗,或出没于迷雾笼罩的庄园古堡,或端坐在炭火摇曳的壁炉旁……
这是侦探小说大师——柯南·道尔笔下,福尔摩斯的经典形象,他让烟斗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对大侦探来说,烟斗就像他的放大镜、化学试管以及《脚印与演绎推理实证》一样,也是他的一件侦探工具,帮助他分析和推理扑朔迷离的案情。
马克·吐温
古今中外,除了大侦探,还有不少名人都是烟斗的忠实粉丝。
马克·吐温曾说:“如果天堂里没有烟斗,我宁愿选择地狱。”
林语堂:“含烟斗者最合我意,这种人较为和蔼、坦白,又大多善于谈天,和这般人必能结交相亲。”
毕加索1905年作品《拿烟斗的男孩》
梵高在他短暂的人生中,失去了亲人、朋友、爱人,陪伴着他的就是烟斗了。
毕加索和塞尚也喜欢以烟斗为题材作画,比如《拿烟斗的男孩》、《玩牌者》等。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画像
二战时期的斯大林、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等历史人物,在紧要关头几乎也是烟斗不离手,既展现风度,使人觉得威严,又不乏亲切、稳重之感……
烟斗深受大人物的偏爱,得益于它自带成熟、优雅、冷静、内敛的气质魅力,烟斗客历来也被视为注重品位格调的一群人。
不同于一次性的物品,烟斗是可长期使用的老物件。难怪有人说它更像是一位夫人,一次添置,长久维系,常伴终生,并要仔细照料。
烟斗,具有仪式感的乐趣、创造性的享受,讲究律动节奏,保持不温不火的境界,人沉下心来、冥想片刻,烦扰之事,一扫而空。
美洲土著烟斗
烟斗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至美洲土著人,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在他的航海日志上也有记录。16、17世纪,烟斗开始在欧洲流行起来,到了明清时期传入中国。
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发展,烟斗的造型、材质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陶制的长烟斗,到后来的瓷、银、玉、玛瑙、海泡石、石楠木等,变得愈加精美和考究。
烟斗作为一个文化底蕴丰富的古老艺术品,独具珍藏价值、与欣赏价值,如今也逐渐成为很多个性人士的爱物。
传统木雕艺术家黄智清,就是国内一位资深的烟斗玩家。
黄智清,来自福建莆田,那里的民间木雕技艺始于唐朝,在漫长的历史中,出现了许多闻名遐迩的木雕大师家族,其中便有延绵六代而不衰的“黄氏雕刻家族”。
黄智清与阿根廷友人Federico
作为第6代传人之一,黄智清传承了家族手艺。1999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院(现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院)雕塑专业,毕业后便出国深造。
他先后游历马来西亚、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并于2001年定居阿根廷。在阿根廷的日子,艺术成了他的精神食粮,还与烟斗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阿根廷,一些有品位的人,大多喜欢用烟斗,是成功男人优雅生活的标配。在中国亦是如此,只是相对冷门、小众一些。
2011年,黄智清回到国内,在厦门定居,创立“归于真·闽艺术空间”、黄智清工作室。
他师承中国工艺大师、黄氏雕刻第5代传人——黄文寿,将中国传统木雕与西方理念融会贯通,在传统与现代艺术审美之间寻找一种合理的平衡,作品更是获奖无数。
《踏雪寻梅》获得《第九届“华礼奖”中国礼物设计大赛》金奖。
《忠义千秋》荣获第八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华工艺精品奖”评比金奖。
《大道至简》荣获第十届“艺鼎杯”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传统组金奖。
《义胆雄风》获得2018“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
做雕塑艺术多年,因为朋友的一次好奇,激起了黄智清创作烟斗的欲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小小的烟斗,有大大的世界。多年来,制作烟斗成为了黄智清的一个爱好。从一件艺术品来做,精细到每个细节,然后惊艳遇见它的每个人。
黄智清木雕作品《梵高》
因为烟斗,他与梵高对视,从二维到三维,黄智清构建的不止梵高自画像。
梵高身心受创,眼神却依然坚毅。身为艺术家,黄智清能感受到这个群体的尴尬与不易。
真正的艺术家,应该跟梵高一样,即便不被认可,也一直坚持着他们的艺术理想。这是梵高的自画像,也是当代艺术家们的自画像。
现在,一条生活馆联合品牌“归于真”,将黄智清的3款手工烟斗推荐给大家。
均选用上好的石楠木原料,采用黄氏古法木雕技艺,手工打造,数量有限。
石楠原料
在烟斗圈,石楠木根是公认的首选材质,西方烟斗客在提到他的烟斗时不会说“My Pipe(烟斗)”,而是把自己的烟斗称为“My Briar(石楠)”。
石楠多生长于欧洲地中海沿岸的山坡及岩壁上,由于那里的土壤相对贫瘠,所以生长非常缓慢,制作烟斗所采用的则是其深入地表的根瘤。
用石楠根制作的烟斗,坚固耐用、木质细密、木纹漂亮,气孔密布有助于透气散热,而且还很轻巧。使用时,石楠根表层会烧焦、碳化,但本身却不会燃着。
烟斗的烟嘴呈黑色,以天然橡胶为原料,经硫化处理制成。质地相对柔软,咬起来也较舒服。
每把烟斗的造型,主要取决于石楠木根的纹理。黄智清在制作过程中,顺着纹路自由发挥,可以说每一把烟斗的都是独特的。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