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简照南开始在香港生产、销售卷烟。这时候,南洋的配置是这样的:十万港元启动资本,一个简陋的小厂、一台烤炉、一间烘房、一台发动机、两台磨刀机、四台卷烟机,请日本技师培训了16名中国男子使用机器、100名女工处理和包装制成品。每日开工十小时,生产卷烟30万支。
南洋推出了“白鹤”牌卷烟,逐渐打开销路。英美烟公司见此,宣称“白鹤”烟包装纸的颜色与他们的产品雷同,认为南洋侵犯了他们的权益,于是借助香港巡理府之力,将价值2000元的南洋卷烟,拉到巡理府的门口焚毁。南洋随后推出的“双喜”“飞马”等卷烟牌子,都受到过英美烟公司的打击。
简氏现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的故居
比起英美烟这样的大公司来说,刚起步时的南洋无疑是力量单薄的。于是在重重打压之下,开工仅13个月,南洋就负债十多万元,不得不于1908年5月宣告清理拍卖。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简照南的叔父简铭石出手相救了。1909年,简铭石出资九万元将南洋收买,更名为“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仍旧由简照南和简玉阶打理,继续营业。
这时的中国外患日蹙,在华人群体里,倡行使用国货的呼声异常热烈。重新扬帆起航的南洋,恰好与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相合,因应倡用国货这一形势,他们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市场,并且销售量不断攀升。辛亥革命后,仅仅是在爪哇一地,南洋一个牌子的卷烟销售额就上升到5000万支。逐渐地,南洋日渐壮大。
民国成立,国家并未安定下来。这让简照南看见了商机。1915年,他携南洋出品的卷烟进入内地,第一个据点是远离了多年的广东故乡。
此时国内的卷烟市场,更是英美烟公司的天下。1915年,英美烟公司在中国的业绩是:每月销售香烟10亿支,在上海、汉口、沈阳和哈尔滨的工厂雇佣工人1.3万人,制造了当时中国一半乃至三分之二的卷烟。
面对外烟的打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设计的宣传国货招贴画
南洋进入内地,无疑是在英美烟公司的虎口夺食,注定要上演一场激烈的商战。事实上,当简照南携南洋的卷烟进入广州时,就引起了英美烟公司的警惕,他们采取了许多手段来打压这家华人公司。
这一次,南洋所面对的形势,显然比当初凶险得多。比如,英美烟公司会派人在市场上把南洋的卷烟买下,一直放到发霉,然后把它们卖出去,这对南洋的信誉造成极坏的影响。
恰好是在这一年,日本的“二十一条要求”在中国引发波澜。英美烟公司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他们对外宣称南洋的资本、技师都来自日本,中国人如果买南洋的烟,不是在支持国货。此外,英美烟公司还故技重施,称南洋的卷烟仿冒了他们的商标,要与南洋打官司……
南洋陷入了被动。刚进入广东,就遭到竞争对手连续四个月的骚扰与破坏,以致简照南感慨:“小岂可以敌大?寡岂可以敌众?弱岂可以敌强?弱肉强食,实为千古不易之理。”
感慨归感慨,此番再与强敌相逢,南洋没有退缩,而是进行了有力的反击。他们发起了一系列的慈善活动。那一年广东遭遇了一场特大洪灾,针对这一情况,南洋不仅及时捐钱,还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救助义举。
简玉阶回忆说:“1915年广东发生大水灾,各界人士有组织救灾工作者,但都拖拖拉拉,成绩殊微。简氏兄弟有鉴于此,乃独力组织救灾机构,购置小火轮携带粮食到各处救济,船头旗上大书‘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放赈’,大大获得社会上的好评及受惠灾民的感激。救灾的规模颇大,而南洋产品销路也愈畅。”
除了做公益事情,南洋还紧跟新风向,为自己的产品做宣传。1915年7月,广州举办了一场飞行表演。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飞机是一种新奇的事物,因此这场活动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英美烟公司和南洋都来争抢活动的广告宣传权。南洋调动人脉资源,击败英美烟,获得了经营权。活动很成功,飞行表演的现场插满了南洋的标志,在事后的新闻中,多数是来自南洋广告部的稿子。
对于这一次正面交锋,简照南显得很高兴,他写信给另一个弟弟简英甫说:“自有公司以来最痛快之事也。”
也在这一年,为了抗议日本的“二十一条要求”,中国20家行业工会的代表人物在上海公共租界见面,成立了“劝用国货会”,提倡使用国货。这个主张很快得到了国人的响应。
简氏没有错过这个机会,他的南洋马上加入这场运动中,高举“中国人请吸中国烟”的口号。为了回击英美烟公司关于南洋是日本公司的说法,南洋发函邀请香港、广州等地的商人组织,请他们来南洋公司作调查,以证明自己公司无论是创始人、资本、技师还是工人,都来自中国。
在刚进入华南时的这场商战中,南洋取得了胜利,他们非但没有被英美烟公司阻吓住,反而扩大了生产,在1915年生产了9.3亿支香烟,这个数量是三年前的四倍。
简照南没有满足于这个成绩,他把眼光投向了更加广阔的广东以北的地方,决定“北伐”。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