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校女厕所飘出的“缕缕青烟”,小雪已经见怪不怪了。不仅是在洗手间,宿舍、操场,还有教学楼里,但凡是监控的死角,只要循着一缕香气溯源,不难看见三四个学生拿着“发光笔”吞云吐雾。只要有人经过,他们就能迅速收起手中的“发光笔”,当作什么也没发生过。
有时候一些烟友同学还会对小雪发问:“来一口不?我这有新的。”小雪果断拒绝了,理由很简单:“一点也不酷。”
玩电子烟的少年
方洋则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他是名学生,也是Vaper(电子烟爱好者),喜欢追求“斜杠青年”的生活方式。方洋认为电子烟自带“蒸汽朋克”的属性,是新时代的街头文化,许多年轻人都在玩。
四年前,方洋在音乐节上第一次接触到电子烟。他回忆道,电子烟的展位就在主舞台的侧边,虽然只有40平方米左右,但处处充满街头元素:铁丝网作的墙面、挂满个性标语的霓虹灯招牌、小型DJ台。穿着宽松衣服的“大花臂”店员配合着打节奏,一只手拿着电子烟,介绍之余还不忘抽食几口。
后来,方洋在电子烟的售卖店里又看了一些Vaper大神炫技的视频,他们吞吐的烟圈有水母、三角形、螺旋状,还有最经典的烟雾圈环环相套等,方洋有些蠢蠢欲动。
店员告诉他,当天只需扫码关注品牌公众号,就能免费领取一支一次性电子烟。方洋没想太多,抱着“猎奇”心理立马入手了一支,从此入了坑。
和传统卷烟相比,电子烟的口感更柔和,吐出来的烟雾也没有一丝异味。而且相比那天免费到手的烟弹电子烟,方洋更喜欢烟雾量大、可循环使用的注油电子烟。
他开始去一些线下店体验不同造型的烟具和不同味道的烟油,也会去Vaper论坛向大神学习各种新奇的玩法和DIY调制烟油的教程。除此之外,他还会在网上和同龄的电子烟友互相交流,甚至约见一起练习。
有毒害的“潮流”
在电子烟的圈子里,电子烟被视为一种潮流,代表一种文化、一门艺术,一招一式背后都是Vaper们不断研究和反复练习的成果。
萌萌虽然不是Vaper玩家,但她和方洋一样,都认可这是一种新潮的生活方式。萌萌第一次见到电子烟是在社交媒体上,不同颜色的烟杆和烟弹的搭配像是一只只口红,底部的灯还会在吸食的时候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这支被称为火爆全网的“仙女棒”,因高颜值击中了萌萌的心。
后来,萌萌注意到不管是在商场还是在街边,都有不少年轻人胸前挂着“仙女棒”,从远处看,宛如一个时尚单品。
“我真正接触电子烟,是在步行街的电子烟门店里。”萌萌说道。店内装潢简洁,却十分具有科技感,一排排透亮的玻璃展示柜放置着不同样式的烟杆。
虽然收银台上贴着“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未成年人严禁使用”的标识,但抱着侥幸心理,萌萌还是进店了。进门之后,店员主动迎上来,十分热情地给她试吸,并做详细介绍。
起初萌萌还是不敢贸然尝试,嘬了一小口,结果发现并不呛喉,反而有一丝冰凉清爽的感觉,吐出来的烟雾也是带点水果味道的。在店员的极力推销下,萌萌入手了少女感满满的粉色款,她顿时觉得自己格调满满。
“这个东西会上瘾,倒不是烟瘾,而是每种口味都想尝试,各种颜色和款式的烟杆也想买。现在好多品牌会跟一些热门IP联名,比如海贼王、哈利波特和钢铁侠,我都不喜欢。”
酷炫的包装、新颖的口味、“低害化”宣传和联名等营销手段,使得青少年对电子烟危害程度的认知被大大降低。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多年来一直在强调电子烟对人体的危害,“对于没有抽过烟的青少年,让他吸食尼古丁,就是想让他们对尼古丁产生依赖,今后成为卷烟消费者”。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高力医生也表示,不吸烟的青少年如果开始使用电子烟,日后开始吸烟的可能性是没有接触电子烟(也不吸烟)的年轻人的两倍,电子烟让青少年转成吸烟者的概率翻了整整一倍。
不含尼古丁的电子烟是不是就真的完全无害了呢?其实不然。多名专家指出,电子烟中除了含有尼古丁,添加的化学添加剂通过加热传送系统释放的气溶胶含有甲醛、烟碱、亚硝胺、苯等致癌物,会影响青少年的大脑、呼吸系统等各个器官的正常发育。
5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中还提到了各种口味、品牌电子烟,均具有细胞毒性的结论。
“香烟社交”
然而最可怕的是,即便某些青少年知道了电子烟的危害,他们还是毅然决然地成了烟民的一分子。
大一学生小颖是个拥有6年烟龄的“老烟民”,但她表示只是抽着好玩。出于猎奇心理,小颖还尝试过CBD电子烟(CBD是一种非致幻性的大麻提取物)。
小颖是知道电子烟对身体有害的,所以只在必要场合跟着朋友一起抽,也只用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大品牌。小颖称这样的做法为“香烟社交”,即是为了合群、不被边缘化而做出的行为,也是打入一个新圈子最快的方法。
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检察院检察官黄晶看来,青少年对世界的探索欲和好奇心没有错,但如果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则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
如何正确引导,还是要从源头上,即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她说:“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够给予引导,起到表率作用,那么青少年在接触电子烟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觉得好奇,而是保持警惕。同时,如果发现青少年已经接触了电子烟,要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干预,避免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误入歧途。”
为青少年“断电”
据公开报道显示,15岁至24岁的青少年已成为电子烟的消费主力,受电子烟影响不容小觑。
早在2019年6月26日,深圳就已经将电子烟纳入控烟“黑名单”,在原有的控烟令《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上增加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条例:规定中小学校、青少年宫出入口路程距离五十米范围内不得销售烟草制品;将“吸烟”概念扩大为“使用电子烟、持有点燃或者加热不燃烧的其他烟草制品。
2019年10月30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中已明确指出,各类市场主体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任何组织和个人对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行为应予以劝阻、制止。
根据以上条例,售烟场所必须在明显位置设置“吸烟有害健康”和“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的标识,并进行身份核验。
据工信部网站3月22日消息,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据该决定的说明指出,本次《实施条例》的修改,将在附则中增加一条,作为第六十五条:“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中关于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这表明,工信部拟将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卷烟进行监管。
电子烟的管控升级加码能否杜绝一些违法售卖行为?未成年人是不是就真的与“电子烟”隔绝了呢?
萌萌给出了答案:即便把学校附近的零售店进行整治,其实要想买到电子烟也都是有途径的。例如,网上买烟杆配饰和周边的店铺,只要添加他们的客服微信,一般都能买到,并且无须核验身份证信息。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口碑较好的零售商那里购买。
在黄晶看来,电子烟就像是一种新型杀手,围剿毒瘤的战斗并不容易,这不仅是品牌营销的问题,零售商也难辞其咎。
黄晶指出,除了让商家意识到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在管控上,电子烟能否参考对管制类物品的相关管理,烟具和配件类的购买可以增加一道审批流程,对买家进行身份核验,并且记录下货源和买家信息。品牌网店还可以设置“未成年人禁止吸烟”“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等相关弹窗来进一步提醒。
黄晶还提到,很多国家为了禁烟,规定在香烟包装盒上印刷表现肺癌的图像和文字,以及提高烟草价格来降低其吸引力。她认为这一点也可以借鉴到对电子烟的管控上,这对营销特别敏感的未成年人来说可能是奏效的。
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将电子烟纳入“未成年人禁烟”的相关规定中,这是国家从立法的角度增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黄晶认为,除了对家庭和学校进行普法宣讲,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国家立法的方式正式确立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公益诉讼。
具体来说,发现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相关组织和个人未代为提起诉讼,涉及公共利益的,人民检察院有权向有关主体发出检察建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是最终目标,这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司法部门形成监管合力。”
(文中均为化名。本文有删减, 全文见《方圆》(ID:fangyuanmagazine),6月下期杂志 )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