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浙江省台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配送中心,雨水收集净化装置和绿化景观结合组成的“雨水花园”,正在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澄澈的阳光透过工房的“充氮隔热全玻璃采光顶”倾斜而下;水冷设备利用液态水蒸原理,为忙碌的分拣人员送来习习微风……近年来,台州市局(公司)持续探索智慧物流与绿色物流的深度融合,将循环用水、送风节能等绿色技术融入园区建设中,打造“会呼吸”的绿色物流园区。
“生态园区”做足“有氧呼吸”
进入配送中心,环绕工房的三个光伏停车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光伏车棚采用光伏一体化结构,以光伏电池板代替车棚顶面,实现光伏发电功能的同时避免车辆日晒雨淋。车棚内还安装了31个新能源车充电桩,可供新能源送货车充电。
“今年2月,我们园区光伏车棚正式启用发电,截至目前,累计发电18.59万千瓦时。”光伏车棚项目负责人周帅介绍道。
车棚建成后,台州市局(公司)没有停下精益求精的脚步。他们应用前端传感器自动采集光伏车棚的数据,同时打通光伏数据提供商与户外显示屏平台的数据接口,户外显示大屏实时显示每天的发电数据、自用量、输出量等。周帅打开手机介绍说:“我们在手机App上也能实时查看数据,还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并处理。”
他们将利用清洁能源的理念落实在园区的各个角落,采用白天储能、晚上供电的方式,在园区内安装了33盏太阳能路灯,基本满足傍晚至第二天清晨间的正常供电所需用量。每年可节约照明用电4000千瓦时。
作为园区的“生态绿肺”,“雨水花园”通过截留雨水,实现园区水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下雨时吸水、滞水、蓄水,用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补给景观用水、储配用水等,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升。该项目每年为园区净化储蓄用水2.5万余吨,并为市政雨水管网输送净化后的雨水2万余吨,每年间接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达10万元以上。
“为了推动绿色技术与园区建设相结合,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作为青年员工,能够切实为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到很高兴!”正在进行光伏太阳能板巡检工作的机电维护员王志福笑着说。
“绿色微创”促进“低碳呼吸”
“0.12毫米听起来微不足道,但这其中饱含了我们小组日日夜夜攻坚的心血。”谈起“裹膜瘦身”项目,小组成员王淇十分自豪。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去年10月,台州市局(公司)成立了“裹膜瘦身”攻坚小组,在PE塑料薄膜的厚度上开展“小微创新”。经过模拟分析和现场观察发现,要想达到薄膜“瘦身不减质”的目标,切刀温度、烘箱加热时间等参数的调整是关键,于是他们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改良测试。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从薄膜的预送、刀具的封切、烘箱的加热,经过多项参数的调整和刀具的改进,他们在保证包装效果的前提下将裹膜厚度从原有的0.4毫米降低至0.28毫米,超额完成了“将薄膜厚度降低25%”的攻坚目标,成功实现了薄膜厚度和送货满意度的“双赢”。对烘箱和切刀温度的进一步精准控制,也使得包装机用电较之前减少8%。
同时,台州市局(公司)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薄膜“变废为宝”工作,按照“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市场化运作”的思路,积极落实包装薄膜回收。由送货员统一回收、统一处理,截至目前已回收薄膜2.8吨。
“创新在一线,低碳也在一线,我们一直大力倡导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改革创新,深挖‘绿色低碳’应用场景,进一步树立‘低碳’生产生活的理念。”配送中心负责人谢昌杰说。
“智慧平台”实现“精准呼吸”
“今日园区用电2708.9千瓦时、用油438.07升”。在配送中心的指挥中心大屏上,一串串能耗数字精准的展示在绿色运行管理系统中。
去年,为满足园区能耗监管的实际需求,配送中心在园区安装了690多个智能采集设备,实时采集水、电、油等能耗数据,这些传感器像“监护仪”一样时刻精准显示着园区消耗的每一度电、每一吨水,一旦某个点位的用能超过预警值,系统就会自动预警。
同时,他们依托3D建模和可视化看板,实现园区能耗的智能分析和预警管控,形成“数据采集、分析、评价、管控、技改”的绿色管理闭环,打造绿色物流运行管理系统,控制园区“精准呼吸”。该系统于2022年取得了软件著作权登记,并获得浙江省数据产品大赛二等奖。
配送中心力求更好地将系统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由此形成了“配额管理”的思路,即通过系统自动计算,为每个区域、每条分拣线、每个重点用能设备设置能耗配额,并实时监控执行情况。通过这种方式,今年1~4月,园区作业用电同比下降4%,碳排放量减少0.8万千克。
“自系统上线以来,似乎园区消耗的每一度电、每一滴水都能看得见了。”配送中心财务部员工林灵来说,“通过管理系统的使用,我们能感觉到自己和园区能耗息息相关,下班随手关灯、调高空调温度,我们努力让每一度电用得恰到好处,实现园区‘精准呼吸’”。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