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热辣的阳光,李云座与大伙儿奋战在劈山开路的工地上。连日来的劳作,让这名年近五旬汉子黝黑的面庞上多了几分疲惫。
李云座是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福城街当甸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这阵子,带领大伙儿打通村子前往村后一处山坳取水点的山路,是他和其他村干部们的头等大事。
李云座(右)查看蓄水塘的蓄水情况。邓楚瑜摄
当甸村地处大山深处,全村405户人家,去年11月以来,村里的大小坝塘濒临干涸,李云座和村干部们忙于寻找新的水源点。
一段时间后,几个找水的村民在村背后的一处山坳里发现了一股从山上淌到山脚的地表水,仔细观察后,确认这股地表水流量稳定。
消息传回村里,大伙儿却高兴不起来——从村里去往这个水源点有近1.5公里的距离无路可走。咋办?李云座召集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开会商量,提出了修路取水的想法。
主意虽好,但村委会只有1.6万元资金,这笔钱还是去年租给一户收购万寿菊的商贩支付的场地租金,离修路需要的近9万元预算还有很大差距。
当甸村2018年整村脱贫,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但村集体经济还很薄弱。
会场一阵沉默后,李云座开了口,缺口资金由他和其他村干部找上级部门想办法,一时解决不了的话,他带头贷款,先垫着干。
一番话让大家听着热乎,其他村干部也纷纷表了态。下定了决心,修路的事很快启动。
筹措到的资金主要用来请挖掘机开山,但平整路面的活计得靠人工完成。村干部带头,村小组长、护林员、烤烟预检员、“交烟代表”积极参加,每天有四五十号人拿着锄头跟在挖掘机后面干活。
开工前大家统一了意见:经费全部用在修路上,每人自带饮用水上工地,饭点时间轮流回去吃饭,每天早上7点多出工,干到太阳下山收工。
当甸村修建的通往取水点的山路。邓楚瑜摄
20多天后,路修到了水源点。看着临时开挖的三个蓄水塘渐渐蓄上了水,李云座悬在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我们测算过了,三个水塘每天能蓄水100吨左右,到烟苗移栽期间,基本能保证全村的移栽用水需求。”他说。
眼下离烟苗移栽还有一个多月,李云座说,路通后,村里将组织各村的群众安全有序取水,取到的水存储于地边小水窖中待用。
前些年,当地烟草部门以补贴的方式动员乡亲们挖建了400多口地边小水窖,发挥了很大作用。
离开水源点的山路上,挖掘机正在收尾作业,汉子们带着工具跟在其后。春风劲吹,阳光强烈,汗水裹着尘土涂满了大伙儿的面庞,“大家加把劲儿,再来几天就能完工嘞!”李云座朝着人群说道。
胜利在望,大家手中的锄头,挥动得更加有力……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