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烟农队伍中,“父子烟农”“父女烟农”是常见的烟叶种植组合主体对象。他们老带新,种植经验从父辈手中传递给子辈,帮助新一代烟农稳当起步。在这个过程中“传带帮”携手并进,新老烟农取长补短,推动着烟叶产业的良性发展。
在田蓬镇上麻布村周氏父子三人身上,更是将这种烟叶情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烟农们“传承不服输”“幸福是靠奋斗出来”逐梦基因。
父亲周正明:抓住烟叶“致富藤”
父亲名叫周正明,今年59岁,是富宁县第一批种植烟叶的烟农,到今年种植经验已有3年,老周初触烟叶是在2019年烟叶调研座谈会上,座谈会结束后老周就分析认为种烟是一条不错的路子,不仅收购价格稳定逐年提升有保障,还有烟技员的全程指和服务,那时在他心里已埋下了致富的“金叶种”。
2020年富宁县开始试种烟叶,老周毫不犹豫就报了30亩的种植合同面积,成了县里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此一头扎到田间地头,日出而作日落不息成了生活的常态,正是靠着这股勤劳劲和烟技员的指导,他很快掌握了种植技术的“门道”。
正当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时,意外突然降临,8月的一天,老周在开三轮车采收烟叶时操作不慎导致车子侧翻到路坎下,造成右腿骨折、两根脚趾被压断,医院诊断要治疗一年左右。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一切都改变了,在巨额治疗费用和巨大家庭开支下,生活过得异常艰辛,他开始颓废、一蹶不振。
事故发生后,烟草部门一边安排烟技员对其进行指导,一边组织职工开展爱心互助活动,多次组织干部职工和党员以互助社服务活动和主题党日活动的形式,到老周烟田帮助其进行采烤,不断鼓舞他把生活过下去,把生产搞上去。这让老周看到了希望, 2020年,老周的烤烟收入为12万余元。“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烟叶给我了希望,我将一如既往地把这棵烟再下去、传承好。”老周刚毅的脸庞上写满了坚定。
次子周永顺:子承父业勇担当
次子名叫周永顺,今年28岁,在父亲出事故后,他第一时间从广西工地辞工返乡,一方面照顾治疗中的父亲,一方面管理后期烟叶的采烤工作。正是他的辛劳付出,父亲的烤烟收益才有了保障,也正是因为后期帮父亲管理烟田烟地,小周爱上了这个产业。得知儿子也要走烟叶种植产业这条路,老周的脚似乎康复得更快一样,他恨不得把自己仅有年把的“种烟经”全传给小周。
2021年父子俩申报种植合同面积40亩,俗话说“有师傅带,徒弟跑得快”。在老周和片区烟技员的帮助指导下,小周从土地落实、冬耕翻犁、起垄施肥、育苗移栽、盖膜揭膜、大田管理,再到灌溉打药、封顶打杈、采收烘烤、分级交售等,每个环节都用心学习,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并且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凭着辛勤的劳作、灵活的思维和善于总结的作风,小周种植的烟被列为县烟叶种植示范点,这让他干劲更足,成了方圆几个村子的“小周师傅”。
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世事往往如此,为了节省聘请工人往返路程的时间,小周每天早晚都要到七八公里外的几个村子接送工人,当天因雨天路滑在接送途中三轮车一头扎进了几米高的路脚下,这个坚强的男人留下了辛酸的泪水。
针对周家困境,烟草部门再次伸出援助之手。安排党员干部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同时积极奔走,对接村镇、民政、派出所、医院等单位部门,尽可能解决事故费用及家庭生活上的部分开支,对接烟农合作社、职工互助社等组织,尽可能在农药、化肥、燃料、运输补贴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通过一系列帮扶举措,暂时缓解了这个家庭的燃眉之急。
“我还年轻,我不能轻易放弃,我还要撑起这个家庭,感谢你们烟草公司的帮助。”小周紧紧握着烟技员的手。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通过他的辛勤劳作和科学管理,2021年周家烤烟收入14万余元,虽然这笔收入对事故赔偿及各项开支还有差距,但是坚定了他沿着烤烟产业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的决心和信心,成为真正的职业烟农。
长子周引平:返乡同心再起航
长子叫周引平,今年32岁,几年前创业失败欠了一身外债带着妻子到广东务工,一年辛苦劳作,挣的钱不多开销却很大,电话听闻父亲和弟弟的烟叶情,揪心无助的他左思右想,与妻子商量后决定回乡二次创业。
正所谓“久旱恰逢及时雨”,2021年返乡过春节,烟技员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和实际情况后,与他推心置腹的交流沟通后,帮助协调对接银行解决债务信用问题后指导申请“香叶贷”“烟农贷”获得了种植烟叶启动资金,与此同时又担保其分期购买了一台二手货车,至此周引平返乡二次创业拉开了序幕。
上阵父子兵,父子三人共一梦。2022年,周氏父子三人种植烟叶合同面积85亩,周引平作为老大更是以身作则,他勤奋好学、爱好专研,认真按照技术指导要求落实好每一项生产技术,他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生产技术每个环节他都能让减工降本得到明显改善。
为了让流转的租赁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周引平积极响应 “烟+N”烟区综合体试验新探索的现代经验新模式,他试验引种了花生豆和万寿菊,两项非烟产业为其收入增长带来了新动能。2022年周家烤烟收入38万余元,花生豆和万寿菊收入10万余元,周引平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还清了所有债务,生活越来越红火。
不仅如此,周家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不少务工岗位,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增加七八千元的额外收入。如今,周氏父子影响着村里更多年轻人转型成为职业烟农,用自己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门父子三烟农。周氏父子三人的“烟缘”已传为富宁烟叶生产发展的佳话,他们“可以输但绝对不认输”的奋斗精神将指引更多群众传承烟叶种植的动力,扎根家乡扎根土地,扬帆起航勇立潮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