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大栗树乡和平村是西南边陲的一个小村寨。本该数九寒冬的时节,边寨四野,目之所及,各色鲜花美丽惹眼,山林郁郁葱葱。微风拂过,穿梭盘旋在山腰和坝子间的公路,如镶嵌在祖国边陲的玉带,忽隐忽现。路两旁的村庄,整洁靓丽,或远或近,给人一种田园诗般的和谐美,让这片土地瞬间灵动起来。
“通过土地流转出租8亩土地给栽烟的农户后,每亩年收益1000元,加上我每月帮老板干活挣得3000元,一年将近四万块,剩下的土地还可以种点蔬菜,在吃上基本不用多少开销,现在的生活真是越过越红火了”。和平村老房子村小组夏林祥兴高采烈地讲述着自家通过流转土地增收的故事。
和平村地处偏远,资源匮乏,全村共28个村小组,有4387人,其中有近2000人在外务工,长期以来,大量村民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小孩,很多荒废田地无人打理,土地闲置。
今年,大栗树乡党委政府盘活土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引进马关县庆叶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烤烟+玉米”、“烤烟+万寿菊”、“烤烟+油菜”、“烤烟+柴胡”产业,积极促进“烤烟+N”产业融合,推动多元产业适度规模发展和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充分发挥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和乡村振兴样板作用。
“以前靠牛力和人力翻犁地块,一亩要种烤烟的地得翻犁好几天,现在有了翻犁机,工作效率直线上升!”正在地里进行冬耕翻犁操作的周绍明干劲十足,一边操作一边说道。
39岁的周绍明有多年的种植烤烟经验,他今年约了同村的几个烟农,大胆流转农村闲置土地和撂荒土地280亩,准备用来种植烤烟。
“烟站人员告诉我,通过土地流转使村民获得‘租金’同时,能让因照顾家庭无法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在基地里务工,还能解决我们请工难的问题,这样一举几得的‘点子’我肯定要积极采纳。”
徐达奎就是务工的一员,她告诉笔者,“在这里务工,既不耽误自己的日常生产,又能在家门口挣钱,工资还拿的现金,心里非常高兴。”正在地里务工的村民徐达奎,既是务工村民中的一员,又是土地流转户中的一员。“我们都有种植烤烟的经验,以前是自己种,由于种植规模不大收入一般。”徐达奎说,“如今在烤烟基地里务工,工作轻松,每天有100元工资,一个月下来,除开雨天,大概有近2600元的收入,另外一亩地还有1000元的流转费,既能拿到务工工资还能拿到流转土地费用。”
自推行土地流转模式以来,像夏林祥、徐达奎这样通过土地吃上了红利的村民不在少数。
“近年来,我们村把烤烟作为重要产业来抓,有效盘活本村闲置土地资源,解决了在家劳动力就业问题。下步我们村会将进一步扩大烤烟产业规模,为烟农做好更好的服务,保障群众的收入,为乡村振兴打好坚实的基础。”和平村党支部书记李文伦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马关县致力于盘活闲置土地,从土地上“做文章”,依靠劳动收益“薪金”,增强农户的“造血”功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