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脚的泥巴,把你家的地板踩脏嘞。”“没那么多讲究,快到屋里坐。”……家住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中枢镇既比村委会大雨杂村民小组的陈建昌,此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些年他通过土地流传种植烤烟,一家人不仅脱贫摘帽,还建起了一幢漂亮的小楼。
1月16日,在濛濛细雨中,既比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戚红芳带着大伙儿来到他的家里一探究竟。
陈建昌家的这幢小楼建于2019年3月,连装修花了近60万元。这幢小楼有三层半,建筑面积超过600平方米,径深足有20多米,二楼和三楼的露台那叫一个宽敞,摆上30多桌酒席都还绰绰有余。“穷了半辈子,就想着新屋建大一些,住着踏实。”陈建昌也实诚,乐呵呵地说道。
换作以前,能住上这样房子,陈建昌做梦都不敢想。
陈建昌今年49岁,打他记事的时候到家里脱贫摘帽之时,穷日子过了几十年。坐在敞亮的客厅里,陈建昌侃起了“半头牛”的故事:上世纪90年代末,结婚两年的陈建昌分家过日子,因为穷,自家和弟弟家共用一头水牛,水牛的“产权”一家一半。
“两个娃娃一个学期200多元的学费都凑不出来,从村头借到村尾。后来我们不好意思再跟乡亲们开口,就使孩子去借。”说起当年,陈建昌不禁有些黯然神伤。
陈建昌种烤烟的时间不短,但因为家里的耕地不多,收入有限,甩掉穷帽子很是艰难。“也在农闲的时候打过工,但因为不懂技术,几年下来,万把块都没赚到。”2014年3月,陈建昌一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一年,一家人住了几十年的土木结构的瓦房也被认定为危房,脱贫摘帽迫在眉睫。
陈建昌站在新屋的露台上。邓楚瑜 摄
近几年,大雨杂村有许多村民到外打工,不少耕地闲置下来。2015年,陈建昌在当地烟叶工作站工作人员的建议下,以土地流转的方式租地种烤烟,当起了“职业烟农”。几年下来,陈建昌一家在工作人员的悉心指导下,凭着吃苦耐劳,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子有了很大改变。2019年10月,陈家实现脱贫摘帽。
前些年,陈建昌家的日子虽艰难,但两个孩子很争气,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眼下,陈建昌的女儿本科毕业后考取了编制,在红河州绿春县一所中学教书。儿子在云南省玉溪市打工,年工资有7万多元,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滋润。
陈建昌一家的例子在大雨杂村并非个例。“此前全村有7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很多人家都是依靠种植烤烟脱了贫。”戚红芳指着远处的幢幢小楼说,像陈建昌家这样的房子在村里还有不少,大伙儿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趁现在还干得动,多挣些钱,免得老了拖娃娃们的后腿。”陈建昌带着大伙儿参观他的大房子,一边气喘吁吁地上着楼梯,一边打趣地说。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