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连连,怎堪凄风冷雨;驰援救灾,更显责任担当。进入10月份以来,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金锁关镇何家坊村接连遭受暴雨侵袭,桥梁垮塌、道路塌陷、农田受损……在这场与灾害“抗争”的过程中,何家坊村第一书记陈鑫始终与村两委班子一道,冲在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第一现场”。
无惧风雨,冲在救灾最前线
“10月3日,姬家塔组受山体移动影响,许多村民窑背出现裂纹”。
“10月4日,村组护坡塌陷9处”。
“10月7日,村生产道路桥梁冲垮1座”
…………
这是陈鑫记录下的关于何家坊村每一处受雨灾影响的情况。作为铜川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驻何家坊村的第一书记,从出现灾情的第一天起,他便坚守在救灾的最前线,虽然担任驻村书记仅2个多月,但面对灾情,他依然表现出一名党员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雨灾发生后,陈鑫第一时间与何家坊村两委班子组成“救灾指挥部”,组织党员和村组网格员,建立“灾情巡逻队”,重点关注汛情风险,及时发布汛情信息,整个国庆节期间,他几乎没没有吃过一顿热乎饭,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
在10月4日的“巡逻”过程中,陈鑫发现村民杨小增冒着大雨在自家的砖窑上垫土、排水,经过询问得知,由于连日暴雨,窑背积水严重,积水渗入窑体,导致窑的后墙出现好几处裂纹,看到此情况,陈鑫主动上前帮助。但由于雨势太大,积水无法及时排掉,随着窑体渗水情况的加剧,随时都有垮塌的风险。为了避免人员伤亡,陈鑫劝说杨晓增暂行撤离,等雨停了之后,再行加固,但是杨小增拒绝了。
“加固窑背,弥补裂痕,得用水泥灌,算下来至少2000多元,我可没那些个余钱,再说了,这水不及时排掉,土压不瓷实,这住了大半辈子的窑塌了,我可舍不得。”杨小增说道。
“就算是窑塌了,咱还能重盖,人伤了,就不值当了。我前几天和旁边几个村的书记聊天时,知道镇上有个专门搞维修的,水平很高,这样,等雨停了,我让他们来帮你弄,你钱不够了,我给你凑,而且我还联系了区上住建局的人,很快就来给咱们这个房子做鉴定,国家也有很好的补助措施,你就放心吧……”
看着眼前这个“固执”的第一书记,杨小增被他的真诚感动了,他放下手里的工具,整理了一些生活急需品,在陈鑫的帮助下,暂时搬到亲戚家里居住。
“村民的生命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从10月3日开始,陈鑫和村两委干部一起,逐户摸排,到8日晚,累计排查出15户房屋有裂痕的情况,完成了4户情况危急村民的紧急撤离工作,鉴定出C、D级住房9个,并向村民宣贯了相关补助政策。由于措施到位,整个雨灾期间,何家坊村没有出现一例伤亡事故。
“灾难发生时,群众的生命安全就是最大的政治责任。急难险重看担当,我作为第一书记,同时也是一名党员干部,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危险来临时冲锋在前,这样才能对得起胸前这枚党徽”。
凝聚力量,灾后帮扶渡难关
困难压不倒勤劳朴实的何家坊村村民,更难不倒敢于迎难而上的陈鑫与何家坊村两委班子。大雨过后,生产生活还要继续,灾后重建便提上了日程。
村集体生产道路桥梁修建于2010年,桥高9米、宽5米、长约12米,桥体由底部涵管、上部水泥组成,村集体生产道路桥梁通往塬上村原驴厂合作社旧址,原计划依托金锁石林旅游资源及人流量,开发建成“小农场”教育实践基地,但项目还未实施,桥梁已损毁,无法继续按计划实施产业项目。虽然政府对村民的相应补助已经在逐步落实,但在大面积村民受灾、房屋破损的情况下,政府补助力度有限,村集体道路的桥梁修缮资金,需村委会自筹解决,预估修缮桥梁费用为30余万元。
为了尽快使村民恢复正常生活,陈鑫多次就何家坊村的灾后重建事宜,与派出单位进行沟通与协调,市局(公司)在得知具体情况后,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帮扶工作,对何家坊村的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全方位的支持——依托陕西烟草“丝路爱心铜川社”志愿服务平台,先后组织30余人,看望慰问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向镇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捐赠了绘本、体育用品等物资;对村子受灾的零售客户,在订单组织、卷烟配送方面给予便捷;捐赠资金伍万元整,用于桥梁、道路的修缮……一项项驰援措施的落地实施,使何家坊村逐步摆脱了灾情带来的困境,风雨之后,色彩斑斓的天虹,又出现在了何家坊上空。
裹满泥巴而不失敦实的双脚,略显消瘦而不失坚毅的身躯,眼中充满的是不畏艰险的勇气,肩上扛起的是“一心为民”大爱。看到何家坊村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正常生活,陈鑫也由衷感到欣慰和自豪——“能从困难中走出来,我们都非常感谢市局(公司)对何家坊村的关心与支持。灾害无情,人间有爱。我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何家坊村一定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