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麻陇彝族乡马井村,一片生机盎然。
如今,走在马井村的绿野乡间,看到的是蜿蜒曲折在大山间的水泥路,鳞次栉比的新房,平整干净的院坝,村口一块新上墙的牌匾——“省级卫生村”,为这个小山村增添了一抹亮色。
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还是全乡条件比较差的贫困村,村民们出门难、出行更难,当地谚语称这里“一根苦藤结的瓜,马井穷人是一家”。
改变始于国家精准扶贫,得益于攀枝花市局(公司)结对帮扶,践行于“第一书记”陈清海日常的责任和担当。
一次有“温度”的座谈
脱贫的道路没有捷径可言,脱贫攻坚,对陈清海来说既是成长也是战场。
“初到马井村时,面对全新的工作,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面对还不太熟悉的村民,内心百感交集,千头万绪的扶贫工作不知从何干起。”陈清海告诉笔者。
思考良久后,陈清海决定组织大家开展一次深入的座谈。正是这次座谈,让他全面了解村里的困难,听到了乡亲们的心里的梦想,他对这次座谈至都今记忆犹新:
11岁的沙雨杰说他的梦想就是下雨天走这条路不摔跤;
28岁的阿合作曲说她的梦想就是有一个干净的院坝好晒粮食;
52岁的老大哥马国文说他的梦想就是能住上新房子。
“乡亲们没把我当外人,诚挚地说着心里话、诉着苦,这种信任让我心里很温暖,这些质朴的愿望让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从那一刻起,实现他们的梦想就成为了陈清海的梦想。
一个村民的“贴心人”
“为群众办实事,一次两次并不难,难的是群众的事时时刻刻都在心里装着。”说到陈清海,马井村党支部书记马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去年2月,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陈清海上任后第一时间投入工作,全面开展排查,抓好卡口建立及值守,对疫区返回户及时张贴“谢绝走访”告示牌,入户做好人员体温监测,积极组建“红旗帮扶团队”为村民采购生活物资。一切有条不紊,疫情期间,全村无一人感染疫情。
4月,马井村樱桃大获丰收,却愁坏村民。一方面因种植在海拔2000米以上,成熟较晚,卖不出好价钱;另一方面由于地处山区腹地,凹凸不平的泥土路出行,仅靠摩托车运送,好果子都成了烂果子。陈清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随即和帮扶单位取得联系,及时开展以购代捐活动,几天时间就为贫困户售出90余件樱桃,后又积极联系采购商入村批量采购,缓解了村民销售压力。
6月,贫困户勒者来机家中小孩肚子连续疼痛,没钱看病,村里无医院加上修路出行不便,两天未就医。陈清海得知后,想方设法联系村干部用摩托车翻山走小路,连夜送至米易人民医院治疗。在确诊为阑尾炎后,小孩父亲依然愚钝,不愿意把年幼的孩子送上手术台,陈清海为此在医院守了一个通宵,努力给勒者来机做思想工作,还为其垫付医疗费用,帮助孩子度过了危险。
这些只是陈清海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驻村来,他踏遍了马井村的沟沟坎坎,用心带领马井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了村民们口中的“贴心人”。
一场“看得见”的蜕变
陈清海牢记肩上之责,既注重因户施策打好基础,又注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抓好长远。
翻开他日记本,一行行“愿景”被仔细地记录和圈描:红豆杉盆栽扩宽销售渠道;“四荒地”及山坪塘承包增收;打造“马奶桑酒”品牌;引进大型养殖场,发展集体经济,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参与养殖,留住更多年轻人......
在时间的见证下,一项项计划正悄然推进。
驻村一年半来,全村完成路面硬化3.5公里,修建院坝1800平方米,危房改造1户;劳务输出93人;盘活村集体固定资产收入3000元,流转“四荒地”2100亩,拓宽红豆杉盆栽销售渠道,与麻陇富贵酒厂合作泡制马奶桑酒,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前年的7200元增长到现在的24000元。
一年半的扶贫路,陈清海的黑发出现了斑白。他的话语中虽然透露着对父母妻儿的亏欠,但是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因为他觉得,能让群众的脱贫梦变为现实,自己付出什么都值得。
2020年11月,陈清海被省局(公司)评为“最美川烟人”。
“作为一名党员、驻村干部,我感到无比光荣,我将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继续奋斗,为党和人民做出自己应有贡献。”陈清海说道。
人行山村绿染袖,风过农家闻花香。现在的马井村已经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村容村貌也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脸上的笑容多起来了,他们正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