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实现烟农持续稳定增收,按照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关于构建烟区产业综合体的建设要求,云南省弥渡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积极引导毗雄河烟农专业合作社依托弥渡县蔬菜产业发展优势,充分利用红大科技园部分闲置设施,开展多元化自主经营。结合前期烟农增收经验,弥渡县局(分公司)通过科技引领、绿色生态、品牌打造、全产业链转型发展,建立烟叶生产与多元产业相互促进、互为保障、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增强了烟农专业合作社的造血功能,走出了一条多元发展的烟农增收致富路。
菌子撑起致富伞
近期,又到了羊肚菌出菇的时节,在弥渡县新街镇北沟箐红大科技园里,工作人员一边忙碌地准备着新一年的烟叶育苗播种工作,一边在井然有序地采摘成熟的羊肚菌。
从2017年开始,弥渡县局(分公司)积极引导毗雄河烟农专业合作社利用部分闲置育苗大棚开展中药材、蔬菜种植,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得到了烟农的积极响应,效果初显。近几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引入第三方企业技术指导,种植羊肚菌、大球盖菇等多种高档食用菌,人工菌种植已经逐渐成熟。
“目前我们的菌子种植基地已经扩大到密祉和红大基地育苗点共17个闲置大棚。其中,种植羊肚菌23亩,亩平均单产达150公斤以上,新鲜的羊肚菌每公斤的价格在100元左右。”毗雄河烟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普国荣介绍说,“为了便于储存和物流运输,部分羊肚菌进行烘烤加工。加工后,羊肚菌每公斤可以卖到一两千元的好价格,今年羊肚菌的收入预计可达40万元。”
虽然疫情一定程度影响了生产经营,但是合作社灵活采取多种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做好产品初加工,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最大限度保证产品有销路,确保烟农收入不减少。
为更好地带动烟农致富,合作社近期组织了近百名烟农到羊肚菌种植基地参观学习,带动周边20多户烟农参与羊肚菌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达到了示范带动的目的。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在红大科技园,弥渡县局(分公司)还引导毗雄河烟农专业合作社借助园区内部分设施,走出了一条绿色环保、促农增收的新路子。
2016年,合作社在取得“清洁能源部分替代煤炭在密集烤房中应用技术研究推广”项目成果的基础上,投资70多万元建设了一条生物质颗粒生产线,年生产能力2000吨,供应全县121座烤房烘烤,绿色效益凸显。
在充分发掘行业基础设施利用的基础上,弥渡县局(分公司)在烟农增收工作中高度重视技术创新、资金引进。毗雄河烟农专业合作社与云南国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成立了大理国发毗雄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引进先进工艺,并注册了“富叶生”有机肥品牌。有机肥生产的部分原料来源于前期合作社菌类培育产生的菌料发酵物和菇渣,形成了食用菌与有机肥的循环农业。2020年,该公司生产烟叶生产所用有机肥7939吨,生产其他有机肥464吨,实现产值1159万元,并扩建生物质燃料生产线,累计生产生物质燃料1500吨,实现产值157.5万元。
打造烟区产业综合体
探索打造烟区产业综合体,构建烟叶主业与多元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是弥渡县烟农增收工作持续提升的一项重要突破。
2021年,弥渡县规划在董和烟区建设1750亩产业综合体,围绕“平台管理好、设施配套好、产业组合好、市场销售好、烟农收益好”的“五好”要求,利用烟草基础设施、基本烟田等资源,建立以烟为主、多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综合体。
在综合体内实施烟叶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可大大提高烟叶技术到位率、绿色防控投入率,稳定优质烟田和烟农队伍,提升烟叶质量,稳定烟叶产业主体地位。同时,利用产业综合体内烟草基础设施、基本烟田、地方农产品企业等资源,计划实施“烤烟+蚕豆”“烤烟+油菜”“制种包谷+蚕豆”的接茬种植产业组合和“制种包谷+烤烟”的轮作种植产业组合。第一产业稳定,第二、三产业逐步延伸推进,综合体融合有机肥加工厂、生物质燃料加工厂,建设食品包装生产线,开展餐饮服务,增收路子进一步拓宽。
2021年,综合体内预计可实现“烟叶+多元产业”年总产值1230万元以上,烟农亩均收入7000元以上。
下一步,弥渡县局(分公司)在抓好烟叶生产主业的前提下,将积极引导合作社不断探索烟叶主业与多元产业双轮驱动的烟农增收新路子,努力实现烟农多元化增收由设施综合利用向科技引领、绿色生态、品牌打造、全产业链转型发展,构建起“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的长效发展机制。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