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数万元。 杜海波供图
杜海波(右一)在走访调研村内红色资源。 图片由本人提供
村庄名片
南黄崖村位于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办事处,全村共280户82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83人,村民收入以种地、外出打零工为主,曾经是市级贫困村。2019年,济南市局(公司)与南黄崖村结成帮扶对子,并派驻第一书记,以红色旅游为发力点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初春时节,走进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办事处南黄崖村,一座座敞亮整洁的房屋静静伫立,一条条水泥村道纵横交错,一些红色旅游景点分散其中,干净整洁的街道上不时出现电瓶观光车……
南黄崖村坐落在大峰山东麓。曾经这里交通闭塞,土地贫瘠,道路坑洼不平,村民靠山吃饭、靠天吃饭,村集体没有收入,是市级贫困村。
从市级贫困村到小有名气的红色旅游村,南黄崖村的变化,要从2019年说起。
2019年,济南市局(公司)与南黄崖村结成帮扶对子,选派杜海波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帮扶工作千头万绪,基层党建是重要抓手。济南市局(公司)坚持党建引领,抓实驻村帮扶。杜海波同村党支部联合发力,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阳光议事”。同时,他们组织党员集体学习,提升队伍素质,激发党员活力,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南黄崖村红色资源丰富,现存革命旧址较多,在抗战、解放时期是大峰山革命根据地指挥中心和武装力量驻扎中心之一,被誉为“红色十里小延安,铜墙铁壁南黄崖”。
找准路子,才能迈开步子。
他们根据区域发展实际,结合南黄崖村资源情况,明确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方向。然而,资金成为摆在南黄崖村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杜海波把相关情况汇报给济南市局(公司)。济南市局(公司)经过研究之后,先后投入9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用于南黄崖村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几个月的建设,“红色南黄崖”村史馆、中共长清县委机关旧址、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成立旧址、“星火小院”等一批革命旧址修整一新,重走革命烽火路等红色主题线路也被设计打造好了。2020年4月,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大峰山党性教育基地“红色南黄崖”教学点正式对外开放。
在南黄崖村,除了参观革命旧址,游客还可体验推独轮车、挑扁担等活动,红色主题教育教学内容丰富,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欢迎,也为南黄崖村文化旅游和乡村振兴注入了红色活力。
在注重红色旅游资源挖掘的同时,济南市局(公司)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帮扶资金,将村党支部办公室装修一新,配备电脑,进一步完善党建阵地。同时,他们还帮助加固村东危桥,对村内道路加装护栏,修建公厕,整修村内自来水管道,对村内路面、文体广场、绿化带进行美化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游客多了,村庄热闹了,如何切实让村民得到实惠?
济南市局(公司)和当地街道办事处一起协调引进了一家文化旅游公司参与开发红色资源,采用“公司+村集体+村民”的模式,激发村庄发展内生动力。
文化旅游公司租赁村民闲置的房子办起了农家乐,还雇了30余名村民提供全职和兼职服务。同时,该公司在村内招聘队员组成花棍队、锣鼓队,并提供解说员、服务员、观光车驾驶员等岗位,直接带动了40余位贫困人员和村民增收。村民上山挖的野菜可直接卖给农家乐,种的小米、杂粮也可销售给游客。
对村民而言,在村里打工比在外边打工方便多了。过去只是过年才有的民俗活动“打花棍”,如今只要游客来,村里就开演。村民曾经自娱自乐的表演如今有了报酬,他们增收的途径越来越多,真正得到了实惠。
王殿梅,村里人称她为“小米大姐”,是村里的小米种植大户,也是花棍队队员。去年,小米种植获得了好收成,她在村里还身兼数职,家里的年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经常表演‘打花棍’,既锻炼了身体还有钱赚,咱这日子越过越红火了!”王殿梅高兴地说。
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村集体每年可增收数万元,这笔收入全部用于贫困户改善人居环境和公益岗工资发放,村庄发展的底气更足了。
同时,济南市局(公司)利用多种渠道落实消费扶贫,2020年帮助贫困户和村民销售谷子1万5千余公斤。截至2020年年底,全村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收入稳定在脱贫线以上,全村彻底摘掉了贫困帽。
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红色人文和绿色景观相呼应,革命传统教育和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在济南市局(公司)的帮扶下,南黄崖村探索走出了一条以红色旅游为支撑、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