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刘志云剪了不少窗花,准备送给顾客和朋友。
图为刘志云的剪纸作品《金鸡报喜》。
走进山东安丘市的鸿发超市,只见店主刘志云正坐在柜台里面专注地剪纸。
贴窗花是安丘的过年习俗。每年一到腊月,刘志云都会剪一些窗花,送给顾客和朋友。“窗户上有窗花装饰,会显得格外喜庆。红火的窗花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刘志云说。
刘志云对剪纸艺术的热爱是受奶奶影响。小时候过年,刘志云家里贴的窗花都是奶奶剪的。她的奶奶白天忙年,晚上坐下来在油灯下剪窗花。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在奶奶的手中上下飞舞。随着碎碎的纸屑飘落,一张窗花也就剪好了。在旁边观看的刘志云感受到剪纸艺术的无限魅力。
有一年,刘志云和伙伴去赶年集,在集市上看到好多和她年纪差不多的女孩在卖窗花。她们的窗花剪得很精致,花样也很多。刘志云把口袋里仅有的两元钱,全都买了窗花,想回去好好学。
爷爷特地买来小剪刀,让刘志云学剪窗花。奶奶则手把手教她,并且告诉她,学剪窗花是有技巧的。“把红纸折叠好,四周用线固定好,再用烟灰熏上花样。花样熏好后就可以剪了,先繁后简,先里后外。剪纸的表现手法有很多种,花和动物要打毛刺,这样层次分明、更耐看。”刘志云介绍说。
刚开始,剪刀在刘志云手里一点都不听使唤,不是剪长了,就是剪短了,一不小心还会剪断。她向奶奶抱怨,剪纸太难学。奶奶笑着告诉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剪纸最能锻炼人的耐心,心平气和才能剪出好的作品。听了奶奶的话,刘志云不再急躁,也不再急于求成,耐着性子练习,每天都会剪出满炕的碎纸。一天、两天、三天……刘志云剪的窗花开始有模有样了,尽管仍然有些粗糙,但她心里还是很高兴。
后来,集市上出现了塑料窗花,鲜艳、不褪色,而且价格便宜,受到人们的追捧,手工窗花似乎不再受待见了。集市上没了卖手工窗花的人,会剪纸的人也越来越少。但刘志云始终坚持自己剪窗花,剪好了送给邻居、顾客,让更多人过春节时贴手工剪的窗花。
2006年,剪纸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剪纸艺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剪纸艺术,刘志云对剪纸的兴趣更浓了。平时,她会剪些带“囍”字的图样,送给准备结婚的顾客;剪出“寿”字图样,送给家里老人过生日的顾客……随着剪纸手艺越来越好,刘志云开始剪更大、更复杂的作品,先后创作出《金陵十二钗》《白蛇传》等大型剪纸作品。
2014年,受安丘市文化部门邀请,刘志云参加了绘画剪纸非遗文化展,她的剪纸作品《金陵十二钗》在会展中获得优秀奖。这次活动,还让她有机会和到会的剪纸大咖、剪纸爱好者交流。通过交流,刘志云对剪纸的阴剪和阳剪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店里顾客少,正好有时间创作剪纸,刘志云先后剪了30多幅剪纸作品。有不少剪纸是与疫情防控有关的,像《削发备战,为爱抗疫》《武汉加油》等。后来,她把那些剪纸捐了出去,参加展览,宣传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精神。2023年,她用30多种烟盒剪出了《八仙过海》《凤穿牡丹》等作品,顾客看后啧啧称奇。
一些顾客看到刘志云的剪纸,送孩子过来跟她学习,她总是热情接待。她告诉孩子们,剪纸艺术有独特的魅力,一些剪纸花样可以被应用到文旅产品和服装设计中。她想把剪纸艺术传授给更多孩子,为非遗传承做出更多贡献。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