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紧挨107国道的漯河市李集镇东侧,广袤的田地中,一个个方方正正的“工场”格外惹眼,书写着一个个崭新的未来。这个“工场”被归乡来的刘永会亲切地称为“绿色梦工场”。
小种子大学问
“你看,这些芝麻粒大小的烟草包衣种子,可是个小金豆。只有选对了合适的品种,加之悉心的照顾,才能更好地彰显烟叶特色、保障烟叶质量、增加烟农收入。”在李集镇老官田村育苗工场,育苗场主刘永会侃侃而谈。
别看别人总喊“刘大哥”,他可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育苗老专家。在今年的育苗工作中,七月花合作社通过烟农代表推荐组建了专业化育苗队伍。刘大哥聘请了10多名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农户协助烟苗播种,后期将为3000多亩烟田提供优质烟苗。借用刘大哥的话说:“育苗是烟叶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绝不能为了省钱省工,害了烟农朋友们。”
“播种结束后,进入育苗管理环节,重点监控出苗率,做好棚内卫生、水温、棚温、水肥及病虫害统防统治管理。既要预防高温烧苗,也要预防低温冻苗,保证烟苗‘壮、齐、适、足’。”刘大哥认真地一字一句说道。
与此同时,漯河市烟草公司积极加强烟用物资供应管理,压实市、县、站三级职责,规范种子采购、配送、交接、使用和剩余种子处理等工作流程,着力构建系统闭环的种子供应管理机制。育苗过程中,县级烟草公司分别与承担育苗任务的专业育苗组织及烟农签订育苗、供苗协议,落实烟草种植品种合同管理,确保烟叶品种精准供应到烟站、到农户、到田间地头。
小细节显大责任
走进刘大哥的育苗工场,全方位消毒设施和消毒手段格外引人注目。工场入口处设置了两米见方的生石灰消毒带,再往里走是脚踏式消毒池,育苗棚前摆放着皂液洗手台和一次性无菌鞋套器……
漯河烟区的每一家育苗工场都像老官田村育苗工场一样,有着统一而严格的消毒作业标准。“我们将防毒防病作为烟叶育苗工作的核心,通过一系列作业标准和防范要求,制定了工场化漂浮育苗卫生作业指南,严格规范育苗专业化服务作业要求,指导他们适时间苗、定苗、剪叶,并如实登记备案,做到一切农事操作有据可依、有迹可查,打造卫生无菌的烟苗生长环境。”烟站负责人马新军说道。
“育苗工场”内配有遮阳、通风、散热、排湿、保温等设施,并配备自动装盘播种机等专业设备,实现了大棚内温度、湿度有效控制和机械化播种、装盘、剪叶。专业化“育苗工场”解决了长期难解决的烟苗弱、品种杂、移栽时间不统一、育苗成本高等问题,为现代农业烟叶种植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烟苗保障。
小改革促大发展
“虽然现在烟苗已经出棚了,但是育苗大棚可一点儿都没闲着,等这些长豆角长成以后,今年的收益又多了,日子更有盼头了!”望着育苗大棚内绿油油的长豆角苗,烟农李炎召开心地说道。
鉴于育苗大棚的整体利用时长在4个月以内,每年闲置时间将会高达7、8个月之久。如何减少苗棚闲置浪费,提高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率,漯河多个种烟乡镇开展了广泛探索。
在此基础上,种烟乡镇还把烤烟育苗大棚的综合利用扩展到果蔬种植和种苗培育上,通过补贴专项资金加强大棚维修管护,协调农业技术部门对大棚育苗、大棚蔬菜水果等项目进行上门指导,解决了农户后顾之忧,提高了项目有效产出,推动烟叶产业与非烟产业的协调发展。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让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使群众真正通过优质高效的产业实现农业增收。据了解,漯河全市烤烟育苗大棚的整体综合利用率逐年提升,预计2025年可为每户烟农增加额外收入3600元以上。
近年来,在坚持质量兴农、科技兴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的道路上,漯河市城区烟叶分公司通过进一步夯实现代烟草农业集约化、商品化育苗基础,全面普及集约化育苗、商品化育苗,烟叶育苗销售将辐射李集镇及周边商桥镇、孟庙镇等兄弟乡镇,能有效满足3000多亩烟叶的育苗需求,带动就业50余人,为群众增收致富搭建有利平台,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不竭的动力。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