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王洪智(右)指导青年员工操作设备(潘睿摄)
初春的清晨,潘睿像往常一样,穿好工装,迎着一缕阳光,准备开启一天的工作。走进车间,远远便看见一个熟悉身影正在机台忙碌着。
“王老师!来这么早呀!”
“提前做足准备,才能保证设备稳定运转!”
眼前这位上衣被汗水浸湿,双手沾满油污的老职工正是卷包车间包装机操作工——王洪智。说话间,他已将胶缸组装完毕。
“来小潘,搭把手抬下胶缸。”
操作工潘睿赶忙跑过来,顺手递上一张纸巾。
“王老师,擦擦汗吧。”
“不用了。”王洪智用胳膊抹了一下额头的汗珠。
“来一二,三,起!”胶缸安装到位,盘车、启动、查烟,师徒二人开始了一天紧张而忙碌的生产工作。老王已记不清潘睿是他带过的第几任徒弟了,他常说“总觉得自个儿还年轻,但每当看见徒弟们,才发现自己真成老头了”。是啊,谁又不曾年轻过?一晃三十五载,从曾经的风华正茂到如今的双鬓斑白,岁月变迁,改变了他的容颜,却无法动摇他的初心。
从初出茅庐到崭露头角,他怀揣初心,奋发有为
三十五年前,王洪智怀揣梦想来到烟厂。身为学徒,他积极进取、勤学好问,当起了师傅“小跟班”,拿着个小本走到哪记到哪,迫切希望通过言传身教尽快掌握技能,尽早独当一面。但提高技能哪有这么容易,由于当时的设备自动化程度并不高,操作步骤较为繁琐,有时虽然听懂了、看会了,但只要自己一上手还是错误频出。“要想进步得多动手!下更多的力!吃更多的苦!”王洪智暗下决心,利用生产间隙穿材料、练保养,反复演练故障排除步骤,逐渐从师傅身边的“铁杆观众”变为“得力助手”。通过努力,王洪智很快便在年轻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最早一批上岗的青年员工。
从青年员工到车间骨干,他践行初心,精益求精
“老王呀,工作很较真,为了找出设备故障原因经常弄得身上脏兮兮的,哪怕胳膊上都是油渍,他也不在乎。”多年的搭档霍延青说道。在大家眼里,他一直任劳任怨,充满责任心,不管出现什么故障,都会打破砂锅问到底。
随着企业快速发展,在自动化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了挑战。新引进的高速设备大家都不熟悉,王洪智主动请缨参与设备调试工作。刚开始进展缓慢,由于对新设备缺乏了解,仅用老办法来调试产品根本达不到工艺标准。面对困难,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各种资料,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不断总结尝试,最终设备实现正常运行。多年过去了,王老师已经成为高速机组一名优秀的高级操作工,他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一直延续至今,从未改变。
从恪尽职守到传师授艺,他坚守初心,薪火相传
“王老师每到长时间停车的时候,他都立马把材料拆了,让我及时练习如何穿材料,我穿不好,王老师还会鼓励我,不仅缓解了我的焦虑,也增加了我的自信心。”新学生王艳茹说。
平日里,年轻人十分爱跟这个“老男孩”打交道,因为老王总会将自己毕生所学所获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大家,并鼓励年轻人要大胆尝试,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还会亲自检查他们的操作是否正确,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带徒弟就是分享,既要分享操作技巧、也要分享人生信条,过程是快乐的。徒弟的成长就是师傅的成功。”这是王洪智挂在嘴边的话。作为一名高级操作工,王洪智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精湛的操作技术,在传授徒弟岗位技能的同时,也教会了他们担当作为、履职奉献。
三十余载光阴转瞬即逝,王老师用汗水和智慧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一段段光辉篇章,他的故事和精神将不断激励着年轻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现如今,他的职业生涯已接近尾声,我们来不及告别,道不尽感谢,只祝岁月不老,初心依旧,归来仍是少年。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