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5岁的张红是校园里一位风华正茂的硕士研究生,入党申请通过的那一刻,她心想:在先锋的队伍里也要走在前。
一年后,张红成为了一名滤棒成型车间电气修理工。那时候的电气修理工,需要兼顾成型设备与物流设备,担子很重,“五加二”“白加黑”模式对技术人员来说是常态。她从不抱怨工作的苦累,就像一颗螺丝钉一样,扎根在岗位上,用心钻研,积跬步以至千里,成为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红河卷烟厂目前唯一的女性一级维修师。
2014年,张红作为第一批参与易地技改的人,16个技改项目的设计验收、13项合同的推进都是由她全程跟进负责……当技改工作圆满收官时,她感慨:“一路走来,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一切值了!”
面对新设备,张红管理的两个创新项目切实改进了滤棒和装封箱的生产工艺。
电脑屏幕亮着,笔记本摊着,张红抱起胳膊看向工位旁的窗外,这是她在忙碌之余让自己喘口气的小习惯。
看似“发呆”,其实从未停止思考的风暴:装封箱机升降机频繁故障,换备件于部分机器治标不治本,从哪突破?
当初,张红结合“旋转+半自动”反吹方式,解决断碎滤棒堵管的顽疾。“我们定期清洗管道的间隔时间可以利用吗?”她把妙想放在了改造上,一个小小的物理清洁“飞镖”高速旋转带走积胶,扎破了困扰滤棒保供“零影响”的堵点。
张红 汪子菁 摄
这一次,张红拿出加班设计的成果,风风火火组织修理工一同改造了装封箱机的传动方式和结构方式。结果怎样?趋于零的同类问题反馈就是答案。
作为在男子“一统江湖”的机电维修领域,张红坦言自己最初也有过困惑,但“走在前列”是不分性别的。
新角色要“全能”,她自觉机械知识储备不足,在面对生产疑点时,便主动向机修工讨教,坚持啃下晦涩的专业书籍。不断获得机电修理工的共同肯定后,她带着坚定从容,探索维持设备最佳状态。
复烤的配方库物流系统设计,张红挑起了大梁,布局安排、数据处理、试行调优……她样样能行,复烤的同事开玩笑道:“她本来就是工厂易地技改的大将,真有她不会的东西吗?”
自动化专业出身的她,又跨领域成了“施工专家”,包揽了施工图纸的细化工作。她紧盯设备入场与安装调校,“路还长呢,不过我做好了准备!”
在搭建滤棒高架库物流系统时,堆垛机与WCS之间频繁断联,找“外援”?不现实,行业中可借鉴的调试案例几乎没有。
只能靠自己!
她根据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和动态性能重新展开了施工分析,并多次安排向多方专家进行视频会议讨教局限之处,更改程序架构,带领团队冲锋。
最终,《基于滤棒高架库物流系统模式下的物料输送可靠性研究》这个科技项目荣获云南中烟三等奖。
滤棒供给影响卷包生产时间居高不下,多次尝试改造后,技术骨干们的士气有些低迷了。张红带头挑起大梁,一如既往用缜密的逻辑开始谋略:
“发射机跟接收机参数要调嘛,肯定要放在第一步。”
“要不利用车间‘揭榜挂帅’平台来收罗高手、集思广益?”
多次集中讨论后,既保证滤棒发射接收的连贯性,又不过于复杂的调整方案终于完成了!还兼顾了物理清管、系统设计、参数迭代的问题。
张红团队跟随着卷包车间设备维保频率,实时修改车间卸盘机维保的日程,让卸盘机、发射机、卷烟机之间也实现了“同休同干”。
功夫不负有心人,滤棒供给影响卷包生产时间已降低了152分钟/万箱!
女性细腻的洞察与理工生缜密的分析,是张红独到的优势。刚柔并济的她,正为厂里的科研创新注入一份独当一面的力量。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