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孩子们时,她如同己出,以一个深深的拥抱,抚慰着那一颗颗等待抚慰心灵;看着一张张稚嫩而充满渴盼的面庞,她目光温柔,甜甜的笑容始终挂在俊秀的脸上,双眸清澈而通透。
图省事,她喜欢扎马尾,因为除了工作,还有更有意义的事等着她去做;不到一百元的手提包、几十元的化妆品用着舒心,面对旁人的不解,她莞尔一笑:“也差不多了。”
她叫程双梅,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红安卷烟厂的一名普通工人、民间公益助学组织“麦田计划”优秀志愿者、“金色麦客”,11年来,她走进红安300多个困难家庭,联系爱心人士一对一资助50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个人资助十多名农村孩子圆了大学梦。
程双梅(左三)参加助学公益活动。图片由本人提供。
播种——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初见程双梅,是在红安的一个红色教育基地,她正与同事们将数十个小马扎从车上搬下并依次摆开——半个小时后,一场主题党课将在这里的场院中开讲。
荆楚女子身形多婀娜,程双梅也不例外,只是个中辛酸深藏于心。
程双梅的父亲是一名小学体育老师。母亲没有工作,农忙时带着布料和针线奔走于当地农村,给村民们做衣服,赚些辛苦钱补贴家用。1973年9月,这个已有一儿一女的普通家庭,迎来了程双梅。
因为家里条件不好,生下程双梅后,母亲营养跟不上,没有奶水,只能靠糖水和米糊养育,后来程双梅娇小的身躯,与此不无关系。
为了养家糊口,母亲只坐了一个月零五天的月子,便又拾掇起针线走村串寨,胸前用打着补丁的老土布做成的襁褓中,兜着嗷嗷待哺的程双梅。这些过往,懂事后的程双梅听母亲淡淡提起时,总会湿了眼窝。
淋过雨的人,更懂得伞的珍贵。
程双梅的父亲名叫程文煜,老家在武汉新洲区,当年作为支援老区建设的人民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来到了红安,直到2016年去世。
红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先后走出了223位开国将领,14万英雄儿女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埋身青山。
程文煜在岗的那些年,家里的东西会在不经意间悄悄“遗失”:大到被子,小到吃穿用什,有几次妻子实在忍不住叨念几句,已上小学的程双梅和哥哥姐姐才知道缘由——那些“遗失”的东西,出现在了程文煜班上的困难学生手中。
20世纪90年代,程双梅家的条件改观不少,家里的房子除了一家人够住,还空余出几间。在父亲的操办下,这些空余房间租给了学校里的一些困难留宿生住,每人每月只是象征性地收几十元房租,遇重要考试时,程文煜还亲自下厨做饭,请孩子们吃饭,预祝他们考出好成绩。
程双梅坦言,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她的性格从小就感性颇多,见不得疾苦,自己走上助学志愿者这条路,与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关。
2012年一天,程双梅无意间被一个好友拉进了一个捐资助学的QQ群,自此,她踏上了这条付出与收获、感动与被感动的路。
发芽——这条路她走得坚定
刚入群,程双梅既高兴,又顾虑,高兴的是自己找到了一个能帮助别人的平台,顾虑的是担心自己做不好这项工作。在兼顾家庭和工作的同时,她小心翼翼地把握着平衡点。
群里会经常组织一些助学公益活动及推送一些需要帮助的孩子的情况,群内成员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参加或资助、联系其他助学人共同参与。
参加助学之类的社会公益活动,每个人的心态不尽相同,有些是为了实现心灵上的救赎,有些是挣到了钱,想以这种方式回报社会,更多的则是抱着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心态,力所能及地“扶一把”“拉一把”。
程双梅(右三)向青年员工介绍参加助学公益情况。邓楚瑜 摄
刚开始时,程双梅的心态属于第三种,直到她遇见了徐奥。
2014年7月,QQ群发起慰问徐奥一家的倡议,作为积极者,程双梅报了名,大家约定好时间后,在这月的一个周末来到了红安县里坪镇刘家河村,来到了这个不满6岁的伢子的家。
这是怎样的一个家:伢子的母亲吴杏花患有家族性遗传风湿,未满18岁便瘫痪卧床,终身需要人照顾;50多岁的父亲在2011年帮人建房时发生事故去世,本就艰难的家境更是雪上加霜。
徐奥的父亲去世后,年迈的姥爷给娘俩做饭,但如洗刷、打扫之类的家务,大多不能顾上。
进屋,家里的情况让程双梅红了眼圈:不知住了多少年的石头墙老房子一贫如洗;环顾四周,看不到一件值钱的器物。程双梅和其他志愿者见到徐奥时,这个懂事的伢子正在打水帮母亲洗漱,瘦小的身躯半拖半拎着一只废弃的塑料油漆桶装水,每走一步,都要用尽全力。
不到6岁的孩子,绝大多数还在妈妈的怀里撒娇,然而这个伢子,却早早扛起了重担,眼前的此情此景,让程双梅情感的堤坝瞬间崩溃,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恣意宣泄,滑下一行,又滑下一行……
此前,程双梅参与其他助学公益活动时,虽然积极捐款捐物,虽然也会落泪,但事后很快回归平静。
程双梅说,见到徐奥的那一刻,她的心在痉痛,脑中闪现的一个问题在重重地叩问自己:是继续做参与式的公益,还是做能真正改变受助者命运的公益?
这个善良的女人,选择了后者。
回来后,程双梅在群里和微信朋友圈发起了帮助徐奥一家的倡议,短短数天时间便筹措到2万多元。
这年8月一天深夜,伢子因颈部淋巴结炎症引发高烧。“姐,徐奥发高烧了。”接到吴杏花焦急、带着哭腔打来的求助电话时,程双梅迅速联系了另外3名志愿者,她和一名志愿者赶到县里的一个医院提前协调,另外两人开车到50多公里外的刘家河村接伢子。
数天的陪护,程双梅待徐奥如同儿子——洗澡换衣、买东买西。出院前一天晚上,医生同意程双梅将徐奥带回家去。入夜,依偎着程双梅,伢子抽泣起来:“我可以叫你梅妈吗?”“当然可以,这回你有两个妈妈嘞。”程双梅搂紧了伢子,泪如雨下。
绽放——微光如炬点亮漫天星河
程双梅的微信朋友圈对好友不设限,推送的内容绝大多数与助学公益活动有关,其中一部分为她近年来参加各类助学公益活动的组图及对该活动或事情的文字说明。
11年来,程双梅的周末和公休假多半用在了公益活动上;为了能多攒下一些钱资助更多的孩子,她把自己的吃用开销降到了“过得去就可以”层面,然而即便如此,周围还是有些令人不悦的声音:有人说她是为了给自己贴金,因为她经常将这些情况发到朋友圈。
“我发朋友圈,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孩子。”程双梅有1000多个微信好友,其中一大半是受助者或她联系到的资助者。面对种种,程双梅大多一笑而过,心里有疙瘩时,便去运动场上宣泄一番:打乒乓球——这是她最喜欢的运动。
这条路不好走,程双梅也不是没有心生过退意,那是见到徐奥两个月后。
徐奥一家的情况经媒体报道后,被更多人知道。2014年9月,北京一家医院联系到了吴杏花,表示将派人将娘俩接到首都,为母子进行免费检查和治疗。
那段时间单位工作任务重,程双梅实在抽不出身,于是便召集志愿者团队开会,商量由谁自费跟着去北京,在照顾徐奥的同时照顾吴杏花。开会前,程双梅以为会有人伸出肩膀来分担一些,谁料会上她刚一开口,参会的十几人便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自己。
程双梅知道这目光的意思。厚着脸皮,她找单位领导请假,准假后,她忙前忙后了一个多星期,直到吴杏花娘俩安定下来。
此行让程双梅疲惫不已,让她一度萌生了怯意,但一想到徐奥和其他等待帮助的孩子,以及看到丈夫和女儿理解和支持的目光,她振作起精神,继续走下去。
眼中有光,心里有爱,沿着这条路,程双梅奔跑起来:11年来,她走进红安300多个困难家庭,联系爱心人士一对一资助50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个人资助十多名农村孩子圆了大学梦。
在程双梅的示范带动和牵头协调下,更多人加入了助学公益活动群体,更多孩子的人生路被点亮。一次,她带着一对商人夫妇到一个接受资助的困难孩子家里走访,回程时,妻子含着泪对丈夫说:“老公,我们要努力赚钱,这样才能帮助更多的人。”如今在厂里,跟着她一起做公益活动的职工就有50多人。
2016年,红安高桥镇的困难高中生李季(化名)考取了大学。李季的父亲在他10岁去世,头部受过伤的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这年,程双梅联系到了一个资助人,保证他顺利完成了学业。2020年7月,李季通过了招聘考试,成为了程双梅的同事。
2020年年初疫情形势严峻时,程双梅也没有停止步伐,通过线上的方式,想方设法为孩子们筹措助学捐赠,并联系省外爱心人士为红安赠了6万双医用手套。
“梅语凝眸”是程双梅的微信昵称,当初为什么取这个昵称,她已记不太清楚,然而有一点可以确定,这与她这11年的付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是呵,梅开深秋,傲雪腊月,一花开后百花开……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