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本心、好钻研、擅创新”是王红宾日常工作中的“主题词”,从事电气维修工作27年,他在看似简单的工作中寻求突破,在平凡的岗位上造就非凡,用自己对技术研究的激情、对平凡工作的精益求精,书写着自己的“匠心”人生。
坚守匠心,用创新填补空白
“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这是好事,因为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王红宾经常告诉新进维修班的大学生。
把工作中的困难当好事,推动着王红宾不断创新。正是这股劲儿,面对CB锅炉控制系统这个“洋设备”运行不稳、频出故障、专利受限时,他暗地里“较劲儿”,誓要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将它进行国产化改造。
拦下这个“瓷器活儿”后,为了尽快弄懂技术要点,他潜心钻研,查阅资料,借鉴学习先进锅炉的控制系统,经过反复的琢磨研究,他基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说干就干,不等不靠,那几日,他坐在电脑前,设计电气线路图、制作触摸屏和IFIX画面、编程序……
之后,他带领工作室成员,深入现场,分析技术要点、下载程序、建立通讯、跟踪验证,奋战数天后,最终一举攻克了技术壁垒,完成了设备的国产化改造,新增加人机对话界面,使设计更加人性化,同时解决了原锅炉核心控制器因受国外专利保护无法查看修改程序的弊端。
2018年,《CB锅炉控制方式提升改进》项目获得河南中烟技术革新一等奖,填补了洛阳卷烟厂在公司技术革新一等奖的空白,不仅如此,该项目从备件及人力费用上节约资金约165万元。同时,此项技术还推广应用于其他方面。
勇于探索,用智慧提交成果
“明天早上八点钟准时在能管中心空压区域集合。”王红宾在班组微信群里@所有人。
易地搬迁期间,由于各种原因,3#空压机厂家未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这项艰巨的任务,重担无疑落在了王红宾身上,这个项目是一次全新的尝试,班长王红宾说“这是个硬任务,也是锻炼能力的时候,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为了不影响技改进度,大家加班辛苦一下。”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对设备的“知根知底”,从拆除设备到组装,他边摸索、边学习,带领工作室成员加班加点,攻克艰难,往返于新、老厂,通过自主创新,修旧利废,与技改同步,历时20多天,圆满完成3#空压机控制系统及冷却水循环改进,多数设备和零件实现了“二次”上岗,为企业节约资金80余万元。
近年来,他参与的QC项目获得国优奖2项;六西格玛项目获得了国优奖1项。多次组织维修人员进行技术革新,完成了《锅炉房控制柜改造》、《空调房喷淋液位系统改进》、《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化远程监控系统的改造》等,并参与了黄金叶杯创新创意大赛公司级技能竞赛,荣获金奖。
导师带徒,用专心言传身教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王红宾深知,自己成功并不能算真正的成功。为了让劳模身边再出劳模、能手身边再出能手,他又开启了“导师模式”。
“王红宾带出的徒弟,让人放心。”这是与其共事的焦建奎对王红宾的赞赏。
2016年入厂的大学生魏传昊有幸与王红宾结成了“师带徒”对子。
平时无论工作多忙,他总是有求必应毫无保留地言传,更是以身作则地身教。他特别强调掌握设备第一手资料要“精、细、准”,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一次设备停机后,王红宾带着徒弟进行最后巡视,走到K5空调机组前,一阵异响打断了王红宾的步伐。
“设备停机后仍有震动的声音”,他断定这不是正常现象,通过查阅资料后,反复调试,修改变频器参数,隐患及时排除。
细微之处见风范,毫厘之优定乾坤。这个小小的举动,对魏传昊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
“有一位好师傅教导,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帮助很大。”魏传昊真切感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
在王红宾专心培养、悉心教导下,魏传昊已成为技术骨干,并获得公司技术能手、公司优秀青年、青年金叶工匠等荣誉。
如今,王红宾已获得河洛工匠、金叶大工匠、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工作室荣获《河南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匠心铸魂,技能逐梦。从少年到中年,环境在变、身份在变,但王红宾潜心钻研、攻克难关、培养更多人才的匠心始终未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