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友正在田间开展绿色防控培训。任云飞摄
2014年,彭友进入贵州习水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从事科技创新研究工作。他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善于将本职工作与科技创新相融合。
田间地头出文章
作为一名本硕都是农科学子的彭友,在大学期间就树立了“热爱三农、服务三农”的人生理念。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背上行囊,踏上火车,来到习水县局(分公司)从事烟叶生产工作。在彭友看来,所学专业与从事职业对口,这是上天的眷顾,正好可以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烟叶生产过程中,在烟草领域发挥自己的知识才干。
人们常说,做好科研工作,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信念,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思。这一点在彭友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彭友到习水县局(分公司)以后,一直坚守在烟叶生产、技术推广和烟叶科研生产一线,主要从事绿色防控等工作。无论是在桑木担任烟叶生产技术员,还是担任烟叶生产综合管理员,烟叶科技创新一直是他永恒不变的主题。他紧紧围绕如何育苗、如何移栽、如何管理、如何烘烤四个方面,统筹做好烟叶生产工作。一方面,他通过实地考察学习烤烟大县的先进种植技术,用于指导本地烟农;另一方面,他通过查阅有关文字资料,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提升自己的烤烟种植水平。
在烟叶大田管理阶段,彭友总是顶着烈日,穿梭于阡陌之间,忙碌于田间地头,一边向烟农宣传烟叶绿色防控知识,提升烟农品质安全意识,一边认真收集实验数据,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生,将本职工作融入科技创新工作。晚上,他经常一人留在办公室,埋头苦干,处理收集的实验数据材料,查阅相关文献,撰写实验论文。苦心人,天不负,通过7年的辛苦付出,他先后发表期刊论文22篇,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6个、发明专利1个,参与著作2本。
学习技术惠烟农
初入习水,看到大片的烤烟种植基地,彭友心里满是喜悦。在与老同事和烟农的交流中,他流露出的是对农业生产的憧憬与展望,但理想与现实总是事与愿违。由于习水烤烟生产刚刚恢复两年,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导致烟叶产量不高,烟农种植烤烟积极性不高,烟叶生产发展困难。
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对于刚刚进入烟草行业的新人来说,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听之任之,顺其自然,但彭友却做出了相反的选择——改变现状,大力发展烟叶生产。通过大量查阅习水的烤烟种植历史和请教同事,他得出结论:习水适宜烤烟种植,并且烤烟产业是烟农增收、富民强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于是,彭友坚定信心,勇敢作为,甩开膀子放手干,因为他相信,只要烟叶指导技术过硬,按照规范流程种植烤烟,一定能够将烤烟产业做大做强。
仰望星空的同时,还需要脚踏实地。对于刚刚从事烟叶生产工作的彭友来说,大学的理论知识难免与实践工作存在差距,导致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直接拿去指导烟农实践,而是需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转变为烟农“听得懂,用得上”的田间语言。对于彭友这个东北小伙来说,适应地方语言无疑是开展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于是,他走访烟农,广交朋友,用最短的时间适应当地语言的变化,完成了从“彭友”到“朋友”的华丽转身。
彭友说:“烟叶的好坏对于自己来说不仅仅是判断技术能力强弱的标准,更是关乎烟农切身利益的大事,自己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争做表率,攻坚克难,帮助烟农解决技术难题,并且要把烤烟种植的核心技术送到烟农手中,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帮助烟农增收致富。”说干就干,彭友充分发挥个人优势,通过查阅收集烟叶生产相关资料,积极向大学专家教授请教技术难题,利用三年时间刻苦钻研、摸爬滚打,不仅成为烟叶生产的行家里手,而且成了烟农的“贴心人”。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在烟草系统有无数像彭友一样的优秀人才,他们背井离乡,扎根基层,在不同的岗位上履职尽责,默默奉献,展现自己精彩的人生。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