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于“红色小镇”福建龙岩市永定区金砂乡的街边小店来说,无疑是一场大考验。这一年多来,金砂乡新街上有一家小店始终亮着灯,为整个街区点亮温暖和信心。
这家店就是福珍食杂。店主郑金灿,是一名64岁的退休老医师。早年间,为了方便邻里和补贴家用,他和家人合计着开了一家食杂店。这一开就是二十多年。
“不去我放心不下”
去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习以为常的日子。疫情蔓延之时,出个门,就如同一场冒险。
“居家隔离,街坊们没有生活必需品可怎么行?”郑金灿深表担忧。于是,他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将街坊邻居都邀请进来,为他们发起了茶米粮油酱醋茶团购和生鲜水果代购活动。家人们担心老郑身体,都劝他别太冒险了。郑金灿戴上口罩,摆摆手:“不去,我放心不下。”
“老李,东西给你放门口了。过5分钟出来拿一下,记得戴好口罩和手套!”郑金灿边发微信语音,边朝着楼上的老李挥一挥手。这仅是他一年多生活的一个小小缩影。郑金灿的社区团购不仅为街坊四邻解决了燃眉之急,更是传递了温暖。
“为街坊做点事心里舒坦”
郑金灿常说:“能为街坊做点事,我心里舒坦。”郑金灿本人和父亲都是医院的退休职工。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每当治愈病人,减轻病人痛苦,郑金灿都深刻感受到作为一个医生的责任和自豪。在平凡的岗位上,郑金灿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断精进自己的医术,经常加班加点为病人诊治,得到了街坊四邻的一致好评,并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下班后,他也不闲着,在店铺后面的小房间为街坊四邻免费量量血压、测个血糖……
每个乡里需要一名乡村医生,郑金灿主动站出来,担下重任。他经常利用周末的时间去为乡里腿脚不便的群众、留守老人提供上门看诊的服务,并为他们建档立卡,定期跟踪他们的身体状况。退休后,郑金灿挪出店铺一隅继续做起了乡村医生,用于义诊,主要为老年人做健康咨询和解决一些小病小痛。疫情期间,他更是免费赠送口罩和消毒酒精。与此同时,帮助街坊四邻消消毒,成了他平日里的“锻炼”主旋律。
不负人民 不负党
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郑金灿家族共有20多个成员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区委组织部评为“党员家庭”。从祖父母那一辈,郑金灿家族开始与红军结下了不解之缘。祖父参加汤湖战争,帮忙抢救转移伤员,祖母曾任金砂乡妇联主任,后因战争原因与红军失散,80年代被评定为“失散红军”。祖辈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着郑金灿将红色文化、红色家风代代相传。
“要说老郑啊,他熟悉我们每一家情况。起得比我们早,睡得比我们晚,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他总在那里。”郑金灿的邻居许大爷说起郑金灿赞不绝口。送留守儿童去上学、给腿脚不便的老人跑腿交水电费、为公益项目当志愿者……风里雨里为街坊四邻忙碌着。同时,对于家庭,他也是尽心尽责,尊老爱幼,兄友弟恭,尽自己所能悉心照顾全身瘫痪、常年卧床的老父亲,用实际行动践行孝道,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疫情期间,部分群众对疫苗存在“不想接种”“不敢接种”“不知去哪接种”的疑虑,对于政府的动员,迟迟不愿行动。对此,郑金灿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认真学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紧跟国家政策号召,发挥自己身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率先接种新冠疫苗。同时,他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宣传疫苗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必要性以及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打消群众的顾虑,鼓励大家及时进行疫苗接种。他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推动“应接尽接”尽早成为现实,筑起强大的免疫屏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诚信立身 求新求变求发展
在金砂街经营卷烟食杂二十余年,郑金灿一直以诚信作为经商之道,从来不卖假烟、倒流烟等非法渠道卷烟,是金砂片区的诚信经营示范户。即便疫情期间生意一度不景气,面对不少店铺的坐地起价,郑金灿也从未动摇过。
“该多少钱,就多少钱。绝不能因一己之私,去损害别人的利益!”郑金灿如是说。
正是因为党员信誉和诚信经营做保障,郑金灿店铺曾被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评为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人。
一家食杂店要想长久经营下去,得根据消费者需求,积极求新求变。郑金灿这些年来,从夜间经营到外卖上门,从数字化转型到优惠刺激,从传承老字号到打造特色小店,不断去丰富商品和服务供给,以特色化、数字化促使他的小店更便民、更顺应市场。
这家四十多平方米的小店如街角的一盏明灯,承载着许许多多的温暖。每一天,每一刻,它的经营者郑金灿都在那里默默“掌灯”,为小镇点亮最美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