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宜飞(左)与邢书彬(中)、邢要彬在烟田里查看墒情 蔡璐 摄
在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柳泉镇,烟叶是群众交口称赞的“致富金叶”。近年,柳泉烟站辖区种烟村超过10个,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2700亩左右。
冬去春来,又到了一年烟叶育苗时,柳泉镇尹村外的烟田里,起了一行行新翻的烟垄。2月21日上午,阳光明媚,田间小道上有三个人结伴走来,不久就在一块烟田里蹲了下来。
“虽然天旱,这墒情相对来说还可以,你们看看。”柳泉烟站主检员亢宜飞边说边抓起一把土搓了搓,随即递过去。蹲在对面的尹村烟农邢要彬、邢书彬兄弟俩瞅了一眼就笑起来:“就是不赖,今年的烟叶收成差不了。”
十几年前,邢家兄弟在外打工,收入微薄还不稳定,后来听说家乡推广烟叶种植,毅然回来当了烟农。十几年间,兄弟俩的烟田从几亩扩大到几十亩,人也从门外汉成长为职业烟农。2020年,弟弟邢书彬种了五六十亩烟叶,毛收入有30万元,邢要彬种得少些,但也有二三十亩。
有机肥、电烤房、测土配方定肥、下部叶优化……记者跟邢书彬聊起烟叶,他的嘴里时不时地冒出一个个专业名词,俨然是个“技术烟农”。
“以前用的是纯化肥,现在用了羊粪有机肥,效果好得很。”邢书彬说,这些年,他种烟叶越来越得心应手,除了自己肯干,还得益于烟叶种植技术和烟叶品种的不断更新。
“还有就是现在的服务越来越好,也越来越细,我们干起来更省心。”聊起烟草部门对烟农的服务,邢要彬接过了话茬。
为服务烟农,烟草部门每年都要集中进行土壤肥力检测,针对不同前茬、品种、土壤肥力等拿出定制化施肥方案;到春天,派专人在大棚里为烟农统一育苗;在烟苗、肥料等方面提供补贴,算下来每亩烟田能补贴600多元;定期派技术员到田间地头或通过培训班对烟农进行技术指导。
按照相关政策,每年烟农在种植前都要与烟草部门签订合同来确定种植面积。眼下,新一轮合同签订在即,邢家兄弟除了要扩大自家种植面积,还打算把系烟棚建起来。
“没啥说的,接着干。”致富路上,这对“烟叶兄弟”还要携手向前奔。(洛阳日报记者 赵硕 通讯员 蔡璐)
(原载于2021年2月22日《洛阳日报》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