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中烟汉中卷烟厂卷包车间滤嘴生产线上,有一位默默无闻的实干者,他兢兢业业工作,确保嘴棒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做到安全生产,增加经济效益,为车间卷烟生产甘当“老黄牛”,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好评。这个人就是汉中卷烟厂卷包车间滤嘴生产线设备轮保组组长周凤军。
周凤军,汉中市南郑区郭滩镇人,1969年11月生,身高1.60米,为人质朴、善良,不多言多语。1989年进厂,刚开始开过卷烟机,后来从事与嘴棒成型设备有关的工作。先后当辅助工3年,操作工15年,维修工10多年,淡泊名利,扎根一线默默奉献。他曾被车间树为标杆,他有一个原则就是把本职工作干好。嘴棒生产线并不简单,技术含量丝毫不亚于卷烟生产。一旦出问题,影响面比较广泛。实际上,嘴棒对烟支、吸食质量影响很大。周凤军喜欢嘴棒生产工作,一直沿着嘴棒成型技术的路子往前走。当过两次厂里先进工作者。
用精湛技能打造滤嘴精品
周凤军在技术上善钻研,经常实践琢磨,平时爱看专业资料,爱网上搜集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长本事。据车间魏平夷工程师介绍,周凤军在设备维修方面很有一套经验,现在是领军人物、技术骨干。设备上的疑难杂症他一上手就妙手回春,手到擒拿。烟枪、刀盘切割装置维修上他有独到技巧,一般在一个小时内就能修好。在技术修理方面讲求精益求精,刀头、喇叭嘴、砂轮等部位修理要求精度高,他的经验非常丰富,凭借经验很快可以调好机子。对嘴棒质量一丝不苟地讲究和追求,搭口的宽度、位置把握得很好,对圆周也把握得很有功夫,能采取有效措施,快速高效地修理设备。
在新线生产中,周凤军对设备维修模式由传统模式转向预防性维修为主、现场维修为辅模式非常重视,颇有心得和体会,确保设备运行状况良好,嘴棒质量稳定提高,设备全速运行技术稳定。平时设备精益管理和新型预防维修模式对生产质量促进很大。设备点检、巡检、预防维修体制、制度不断完善。车间5台KDF2成型机、4台YF24B发射机接收机,点多,面广,工作量大,周凤军根据生产实际做好设备维修工作,整个滤嘴生产线新线从2013年10月底到现在8年来设备运行稳定高效。由于注重事前预防维修,加强与操作工沟通,把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在轮保、跟班等方面把隐患问题解决好。
周凤军在车间嘴棒生产线设备小改小革、技术创新、TPM体系等方面,是骨干分子,主动找设备改进点,思考研究,改进创新,解决疑难杂症,完善设备性能。他本人参加过省2016年技术比武活动,获得亚军。他不骄傲,在厂里技术比武中当教练,对参赛选手进行培训,培训的两个选手徐国建、张宏斌曾获得省技术比武冠军。他工作态度好,人品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一次,车间设备事故发生后,周凤军紧急更换齿轮抢救设备,保证滤嘴生产和卷烟生产正常进行,他加班加点连轴转,抢修设备不知疲倦,自主解决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疫情期间想办法把配件当天弄回来,更换损害件,调整设备,把整个传动链滤了一下,精心修理,一直工作到凌晨两点,属于沉浸在一线的“幕后英雄”。
用无私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他最大的体会是干得时间长,经验比别人多一点,搞技术要有悟性。干完活后把好的经验和做法固化下来,通过单点课(OPL)操作法命名等形式,推广出去,让别人少走弯路。他充分利用车间搭建的一个好的平台,有了用武之地,工具、工装配备齐全,干活得心应手。他积极参加车间嘴棒单耗对标课题攻关活动,在嘴棒生产、运输、供应等环节把好消耗控制关口。他把老线的技术传承下来,发自内心地投入到新线生产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后,有庖丁解牛般的成就感。在周凤军和他的同伴的努力下,车间嘴棒成型机的平均效率达到96%以上,给车间17台卷接机组供应着嘴棒,全年产能几十亿支,产值几亿元。
周凤军热爱生活,喜欢做饭,研究钻研美食,富有生活情趣。由于上班时间紧张,他利用节假日到汉中当地就近旅游,感受汉文化的无穷魅力。他打算退休以后带上家人到远方旅游,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感谢家人对他工作上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对自己因为工作忙而对家人关心不够感到遗憾。
在创新与摸索,拼搏与奉献中,伴随着嘴棒生产团队的成长,周凤军传递着奉献嘴棒热爱烟草的执着精神、勇于攻坚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在敬业和无私奉献的背后,涌动着热爱的力量,诠释出嘴棒生产者对祖国烟草事业责任与担当的高尚情怀。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