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天气寒冷,高原上的贵州烟区却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山间坝上,勤劳的烟农应用或大或小的耕地机器在翻犁土地。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既面临地形复杂、土地破碎的先天条件不足,又面临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的农机装备瓶颈制约。
面对先天劣势,近年来,贵州烟区坚持系统观念、轻简生产、机械化生产思维,以示范县(区)为平台,立足丘陵山区实际,稳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深入推进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
立足实际明思路 遵循规律强协同
对贵州烟区来讲,推进机械化生产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山多、坡陡、土壤黏性重,不能照搬平原地区经验,也无法直接使用现有大型农机装备。
深入调研分析自身实际,贵州烟区在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轻便适用、作业高效的发展方向,既考虑农机与农艺的匹配度、作业的高效率,又兼顾地形的广适性、田间的通过性,加快轻型、高效、安全和适用的农机研发推广,坚持走以中小型农机为主、大型农机为补充的烟草机械化发展道路。
他们科学把握好工作的“时度效”,坚持先易后难、积极稳妥推进、分步有序实施,在农机适配性提升和农艺宜机化再造两个方面协同发力,着力打通农艺农机融合的堵点,优先推动成熟环节农机改进提档、下田作业保障、实现全面覆盖,逐步推动薄弱环节农艺宜机优化、农机瓶颈攻关、作业有效突破。
立足实际,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主动协调有关科研院所、农机企业,开展烟区集中调研15次,凝聚思想共识,明确推进方向;在播州、德江、威宁、安龙、瓮安5个示范县(区)分环节组织开展农机赛马选型,通过现场验证、持续改进优化,为面上推广作业奠定基础。
在研发上,贵州烟区加强企研协作,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完成武陵秦巴山区宜机化烟草农艺技术规程修订完善,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所技术团队共同开展农艺宜机验证和农机对接定型,与国内农机企业共同开展丘陵山区农机选型改进研发,为推动烟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烟田是卷烟工业企业的“第一车间”,优质烟叶原料是优质卷烟产品的保障。
对此具有充分认识的贵州烟区,在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过程中始终注重结合工业需求,坚持工商协同、统筹兼顾的发展策略。
深化工商协同,贵州省局(公司)聚焦机械化生产方式下更好保障中式卷烟原料需求目标定位,主动邀请湖南、贵州、江苏、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工业企业有关人员座谈交流,推动工商双方在烟叶生产、原料保障等方面共同研究、全程跟踪、同题共答,着力守住烟叶风格特色基准线,保障中式卷烟优质原料稳定供给。
尤其在农艺农机核心关键环节,贵州烟区通过农艺工商协同验证,找准质量效率的平衡点,守住风格特色的基准线,保证烟叶质量的稳定性;通过农机统一作业落实标准化生产,提高烟叶原料规模生产、均质供应的覆盖率。
农机研发做“加法” “四个一批”破难题
加速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是推进烟区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机械化生产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过去,贵州烟区面临“无机可用”“无好机用”“有机难用”的窘境。
“各作业场景存在不同程度的无作业机械情况,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仍然不足,部分农机还存在设计不合理、故障率高、作业质效差和安全隐患大等问题,适宜大型农业机械作业的烟田面积不足。”贵州省局(公司)烟叶处负责人介绍道。
针对武陵秦巴山区地形特点,结合农艺要求,贵州烟区创新“四个一批”解决方案,解决农机难题。
针对“无机可用”研发一批。针对移栽、采烤等“无机可用”环节,采用“揭榜挂帅”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征集研发方案,引导科研单位、农机企业参与烟草专用机械研发,解决重点环节“无机可用”问题。目前,贵州烟区与相关农机企业已合作完成烘烤环节编装卸一体机样机研制,正开展实地验证。此外,作为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农机研发与应用专项的试点,贵州烟区研制的丘陵山地半自动烟叶采收机、丘陵山区全自动分层烟叶采收机,已在铜仁市德江县和遵义市播州区进行了实地验证。
针对“无好机用”赛马选型一批。针对农机作业成熟环节,通过现场作业比武、赛马选型等方式,遴选出一批作业效率高、作业质量好、烟农满意的农机装备。目前,贵州烟区已赛马选出了苗盘清洗消毒机、装盘播种机、剪叶消毒机、施肥起垄覆膜机等一大批适合丘陵山区的轻便高效农机装备,并初步形成分环节农机配置建议目录。
针对“有机难用”改进一批。针对现有配置的农机装备,侧重山区适用、性能提升和升级迭代,建立需求清单,依托高校和农机企业进行本土化改造升级。贵州省局(公司)与贵州大学深入合作,针对育苗播种、耕整地、施肥、起垄、覆膜、植保等环节,改进形成了10余种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农机装备;搭建了毕节市局(公司)农机农艺融合研究与应用实验室、黔西南州局(公司)农机工作室、黔东南州局(公司)农机创客空间等平台,盘活存量农机资源,开展农机适用性提升改造,改造出自走式开沟施肥机、起垄覆膜、正负压导流播种机、自走式除草培土机、农地残膜回收机等实用机具。
针对“实用好用”推广一批。贵州烟区优化完善烟草农业机械购置投入管理办法,针对烟叶生产各环节研发试用、选型好用、改进适用的机型,以合作社为购置主体,形成“依据目录、自主购机、分类投入、直投到账”烟草农机推广新模式,推进烟叶生产全程全面机械作业服务专业化、社会化。
“120亩地,用旋耕机十来天就能耕好,省时省力、省心省钱。”近日,在盘州市石桥镇麻玉岗村,村民冯明德驾驶旋耕机在烟田来回穿梭。他的身后,刚翻耕的土地松软湿润。
自动播种机、剪叶机、耕地起垄机、打孔器、植保无人机……在余庆县江北合作社内,烟叶生产全过程作业农机整齐摆放着,静等在新一季烟叶生产中大展身手。
“四个一批”解决方案有力推动了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深受烟农欢迎。
农艺再造做“减法” 减工降本烟农笑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农机研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宜机化农艺再造同样重要。
“农艺环节多、作业次数多、宜机性不强等问题,不同程度影响着烟草农业机械的研发与推广,必须开展农艺再造。”贵州省局(公司)烟叶处负责人说。
据介绍,过去烟叶生产有三大作业场景31个具体作业环节,农艺环节繁杂,与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之间存在矛盾;六大作业环节需作业41次,次数多且劳动强度大,与当前烟农对轻简作业、轻松种烟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农艺流程复杂、标准参数要求高,不利于机械化的实现,与当前烟草农业已由人力畜力为主变为以机械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不相适应。
针对这些问题,贵州烟区明确“三个坚持”的农艺再造思路,着力精简环节、整合工序,围绕机械作业集成、优化农艺标准,降低农事操作的复杂度,为农机作业创造条件。
坚持标准先行。把宜机化农艺标准作为农机农艺融合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集合烟草部门、科研单位、农机企业等多方资源,共同制定宜机化烟草农业标准体系。
坚持宜机适用。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以减少农事操作环节和作业次数为目标,在保障烟叶产品质量和风格特色不发生较大变化的前提下,把“宜机性”作为农艺标准体系制定的首要原则,剔除与农机作业无关的农艺要求,适当降低相关参数标准,同时兼顾农艺先进性、轻简度和普适性。
坚持重构再造。四次轻简分层采收,是烟草农业技术体系宜机化重构的“牛鼻子”。贵州烟区聚焦四次轻简分层机采要求,倒逼前端田管环节和株行距等农艺参数重构,与后端以烟夹烘烤为主的标准要求统一,推进宜机化烟草农业标准体系改进优化。
依据“三个坚持”,贵州烟区全环节重构农艺。
在育苗环节,实施一穴一粒播种,减少了间苗、匀苗两个作业工序,减少人为传播病毒风险,配套研究潮汐壮苗技术,重构育苗环节机械化作业模式。示范县(区)壮苗培育率提升至95%以上,与原有播种育苗方式培育壮苗率相当,种子投入减少四分之一,每亩育苗综合成本减少近10元。
“以前用的是多粒播种方法,烟苗长到一定程度就要间苗。”德江县局(分公司)烟技员何方辉说,今年当地采取单粒播种,降低育苗成本的同时还能减少病虫害感染风险。他算了一笔账,每盘烟苗省了0.7元间苗费。
在移栽环节,为了保障机械作业通过性,烟区大力推行“扩行增密”栽培技术,有效兼顾了烟叶产质量和机械作业推广。
在田管环节,积极探索全元一次性施肥技术,可以减少2次追肥工序,有效降低烟农用工成本。
在采收环节,按照四次轻简分层采收要求,重构单次采收叶片数和成熟度农艺标准,每亩可节约用工成本21.42元。
在烘烤环节,四次采收后,围绕精准控温配套升级烤房设施,围绕减工降本研发装卸轻简化装备,围绕扩容提质开展烘烤关键技术攻关,提高单炕次烟叶烘烤的包容度和均质化水平。
周龙军、李章情是金沙县安底镇的“90后”烟农。作为镇上为数不多的“新农人”,他们得到了烟草公司的精心指导与帮助。
“今年烟叶生产的各个环节,技术标准与以前相比都有变化。烟技员在每个环节都来指导我们按新标准干。新标准实施后,更便于机械操作了,我们很乐意配合。”周龙军说。
农机农艺相融合 提质增效前景好
2019年,在外务工的李宗明了解到在家乡种烟收入还不错后,果断返乡尝试种烟。
在镇远县局(分公司)的悉心指导下,李宗明的种烟面积从8亩扩展到了如今的70亩。“种植烟叶技术有指导、收入有保障,但工序多。要想轻松种烟,必须进行机械化种植。”李宗明说。
正当他为选购高效适用农机装备犯愁的时候,贵州省局(公司)开始试行烟草农业机械购置投入管理办法。按照“合理布局、自主购机、资源共享、高效服务”的要求,李宗明在镇远县局(分公司)的帮助指导下,购置了包括一台大型旋耕机在内的多种机械。
“我开农机不但自己种烟省时省力、减工降本,帮别人犁地还能增加一笔收入。种烟很有奔头!”李宗明说。
近年来,贵州烟区8个行业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区)投入资金838万元,研制购置轻简高效农机具604台套,烟农合作社农机专业队广泛服务烟区大农业,3000余户农户受益,走出了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农机上山”路子,有效助力烟区乡村全面振兴。
深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贵州烟区从“融”出发,探索创新“三个一体化”作业模式,着力推动机械化作业水平提升。
推动育苗环节洗消装播一体化。通过多次优化送盘速度、清洗压强和消毒液附着率等参数指标,集成送盘、基质装填、滚动压穴和精量播种等功能,将基质装盘、人工播种合二为一,实现了“一穴一粒”精量播种,播种效率是人工作业的3倍以上。
探索大田环节起垄移栽一体化。充分整合起垄、施肥、覆膜、制窖和移栽工序,借助机械推动一体化作业,大幅减少作业次数。探索施肥、起垄、覆膜、移栽一体化工序,最终将实现移栽环节由工序化人工作业向一体化机械作业转变。
分步推进采烤环节编装卸一体化。围绕烘烤工场烟叶编装卸环节,攻克柔性编夹烟技术和循迹变轨装烟定位技术,研发高效编夹烟平台、循迹变轨运输轨道,创制烟叶编装卸一体化装备,制定一体化作业标准,实现场景化应用。
在农田端,贵州烟区按高标准烟田亩均不超过3000元的标准,坚持轻度整治、宜机作业原则,整合地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6个,在主产烟区开展宜机化烟田改造6万亩,着力解决农机“入田难”“作业难”问题。
在农服端,贵州烟区加快构建新型农服体系。以烟农专业合作社为实施主体,组织闲散劳动力开展烟叶专业服务培训。主动对接政府农机部门,围绕农艺技术、农机操作、维修保养、作业安全等开展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懂农艺、专农机、爱农业的专业复合型服务主体。
农机农艺融合的深入推进,不仅为贵州烟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烟叶产业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依托农机农艺加速融合,一幅产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在贵州烟区正徐徐展开。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