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时节,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福城街道母乃村的核心示范区里,烟农们抢抓时机及时采摘成熟烟叶烘烤,当地人称之为“赶烤”。
母乃村地处弥勒市山区,耕地多为坡地。早些年,这里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当地村民的收入普遍不高。
为了改善母乃村的农业设施条件,近几年来,弥勒市烟草专卖局在上级支持下,投入资金288.9万元助力当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建设了水池水窖,修建了沟渠和机耕路,开展了土地平整等项目建设,共惠及耕地3800多亩。
水池蓄水备生产。摄/戴慧雯
地里通了路、有了管网,母乃村的农业生产结构悄然发生改变。
为稳住群众“粮袋子”、鼓起群众“钱袋子”,弥勒市福城街道以“龙头企业(平台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在弥勒市烟草专卖局的支持下,紧扣“粮烟协同”项目,结合村情民意,积极推动土地流转,推广“烟豆套种”“烟薯轮作”多元种植新模式,让作物种植一季变两季,促进当地群众持续增收。
“烤烟+”轮作大豆。摄/戴慧雯
“烟豆套种”“烟薯轮作”种植新模式能利用烟田的剩余肥力和大豆固氮的特性,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保护了土壤和水源,做到烤烟不减产、大豆促增收,实现产业发展、烟农增收、耕地保护、粮食增产。
今年年初,弥勒市烟草专卖局加强与当地农业部门的沟通协调,为烟农免费供应大豆种子。农业部门组织技术员到村里对“烟豆套种”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领方面进行指导,提高大家的种植积极性。
“采取在烟墒两侧种大豆的间套种植模式,发挥烟叶采收后逐渐减少的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受光空间,在保证烤烟不减产的情况下,增收一季大豆,实现烤烟和大豆共生期内优势互补、和谐共生的一种高产高效间套种方式。”弥勒市烟草专卖局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母乃村作物连片种植。摄/戴慧雯
近年来,弥勒市烟草专卖局主动融入当地乡村振兴大局,助力福城街道5000亩“烤烟+红薯+大豆”粮烟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探索“烟+粮+N”套作、轮作模式,推行土壤保育、增施有机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措施,形成绿色优质烟后蔬菜种植技术体系,以一季多种、一田多收,有效盘活闲置土地,提升土地综合效益,增加农户收益,带动当地粮烟协作提质增效。
“今年我家的烟地里都套种了大豆,再过一段时间就能收获。”正在采摘烟叶的烤烟种植大户黎云伟说道。他算了一笔账:57亩烟地都是流转的,烟豆套种成本低、风险小,每亩地能多收60多公斤大豆,每亩增收200多元,增加的收入基本能抵付两年的地租。
目前,母乃村所在的粮烟融合示范基地内的5000亩大豆计划在10月份采收,预计亩均增收200余元,可为乡亲们增收10多万元。接下来,村里还计划在示范区内推广“烤烟+红薯’模式,预计每亩能增收2000-3000元。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