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宝山镇的“干酸菜”历史悠久,是当地的出名的土特产。以前,家家户户在秋收后都会做一些干酸菜自用;现在宜兴专业种植合作社整合资源,把干酸菜做成增收致富新产业,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在宝山镇被古村陶汝卫家,他这样介绍:“在我们这里,各家各户在烤烟采摘结束后,都会在田里种些青菜,等青菜长大以后,再收割回来做成酸菜。做好的酸菜晒干后就成了“干酸菜”,然后合作社会联系派人上门来收购,效益还可以。”
三年前,宣威市宜兴专业种植合作社张磊看到宝山镇的“干酸菜”有发展经济促增收的潜力,就带领人员来到宝山镇调研当地农业种植的自然资源、土壤气候、生产条件等,了解市场需求后,联合村委会引导当地群众合理发展被古村、厂房村集中连片种植青菜,再加工成“干酸菜”销往外地,让“干酸菜”成为群众的增收致富新产业。合作社依托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的产业基地,做大做强“干酸菜”产业,让“干酸菜,好味道”常在,让“干酸菜,致富路”常在。
笔者走进投入运行的厂房里,“小山堆”式的干酸菜映入眼帘,一股干酸菜独有的“酸香味”扑面而来。旁边还堆着齐排排包装结束的成件“干酸菜”,一个工人说:“这批‘干酸菜’是昆明的客户预订的,厂里现在正准备将这批‘干酸菜’运往昆明交货。”
现场,大家正忙着包装收购并经过再加工的干酸菜,为销往市场做准备,流水线的作业方式既提高了效率也有利于维持生产秩序。宝山镇被古村党总支书记滕仕江说:“我们被古村主要以种植烤烟和酸菜产业为主,现在有90%的老百姓都在种青菜、做酸菜,我们原有的老酸菜厂,已经不能容纳现在的产业发展。现在,合作社与村委会又通过中央衔接资金100万元新建了一个干酸菜加工厂。”宜兴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张磊说:“我们厂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我们自有的基地,另一种就是从老百姓手里边收购干酸菜。每年我们自己种的青菜大概在150亩左右,其它全部都是靠从老百姓手里收购。老百姓卖给我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将青菜卖给我们加工,还有一种是他们自己做成干酸菜以后,我们再进行收购。”
宝山镇被古村、厂房村地处革香河上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适宜青菜生长。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青菜种植行列,采用“春种烤烟冬种青菜”的轮作方式,把当地的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发展优势,多渠道增加收入,同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宜兴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张磊说:“我们带动农户主要是以被古村和厂房村两个村委会为主,加起来能辐射到1000多户人家,青菜种植面积大概在3000亩左右,每年除了群众自己零散卖去市场的货,厂里收购的干酸菜每年大概有100吨左右。另外,宝山镇厂房、被古两个村的老百姓,平均每天在厂里务工的人数大概有30人左右,每年的务工支出大概在20万左右。”说到这里,宝山镇被古村党总支书记滕仕江接过话茬说:“现在,每年的干酸菜产值可以达到上千万元,我们通过建厂又出租给宜兴合作社,每年也可以壮大我们村集体收入达到64000元。”
合作社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和农户签订保底收购价,农户将自己种植的青菜或已制成的“干酸菜”销售给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分类加工、包装后进行定点销售,有效解决了农户“有产出无销路”的困难。宜兴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张磊说:“我们自己加工的干酸菜,要做成精包装的,主要面对外地客商和一些超市,还有一些土特产店。从老百姓手里收购来的干酸菜要进行第二次加工成大件货,主要供给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也有些销往昆明、曲靖还有昭通,少量的是从网上远销到省外,多数在省内就能消化完。”
由于今年天气干旱,干酸菜的产量比去年有所减少,价格也比往年高,达到了每公斤24元左右。被古村村民浦玉说:“我家一年种了10多亩地,烤烟卖完后又栽一季青菜,一到冬天就做成干酸菜,今年做得2000公斤左右,卖给酸菜厂,今年的单价比较高,20块钱一公斤,卖得40000多块钱。”
接下来,宜兴合作社在宝山镇将继续朝着“小产业推动大发展”的目标,以提升产业效益和品牌信誉为重点,持续唱响宝山“干酸菜”绿色品牌,继续为群众增收致富谋福祉,也为合作社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