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一大早,气温渐渐回升,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清坪镇二台坪村1组烟农向昌启、尤琼珍心情愉悦地站在田埂上,看着一块块被冰雪冻透的烟田,对今年种烟增收充满了期待。
性格直爽,勤劳上进的向昌启、尤琼珍夫妇原本就是该县的种烟“好把式”。
从前,夫妇俩在大山坡上,在烟叶技术员的指导下,跟着父母亲种烟学到了一手科学种烟的“好手艺”,只几年间,就成为了响当当的种烟致富典型。
10多年前,向昌启、尤琼珍夫妇为了出行方便,投入10多万元,在大山脚下修建“洋房”,举家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大山坡上搬迁到与原居住地相距近6公里的集镇上“安营扎寨”,成为了集镇居民。
夫妇俩管理田间烟叶
“刚到集镇落户,我俩就忙着到处找土种烟,东奔西跑地忙了好几天,好不容易才租到4、5亩土。”向昌启一脸迷茫:“再到坡上去栽烟,路程太远了,管理跟不上,在坝上几亩几亩地种,亩平收入再高,也算不来账。”
尤琼珍唉声叹气:“没办法,我俩只好另找出路,没想到在养猪、开矿山的短短7年时间,不光把老本亏进去,还欠下了‘一屁股债’。”
一心要摆脱困境,像模像样过日子的夫妇俩被迫打点行装,‘挤上’南下的列车,成为了打工仔。
“一年东奔西走挣几万块钱,出了锅巴无现饭。”过不惯“紧巴巴”日子的向昌启、尤琼珍夫妇经过一段时间的冥思苦想,也没有想到能够迅速改变现状的好办法。
当他俩一想到家乡的那一亩亩黄土地,不觉眼前一亮,便毫不犹豫地拿定了返乡创业的主意。
烟技员传授打顶留叶技术
8年前,曾经在那里指导夫妇俩种烟的烟叶技术员熊显刚得知她俩的情况后,一想到,县烟草部门吸纳有生产管理能力的村民实行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信息化管理,适应烟叶市场供给策改革工程,培植职业烟农,走提升烟叶质量,增加种植效益的烟叶产业可持续稳健发展道路,恻隐之心油然而生。
“你俩年富力强,不妨租地种烟。”熊显刚开门见山说明来意。
“熊师傅,你不是不晓得,我们那几年就是因为没有土栽烟才出去的。”尤琼珍真是个直爽人。
“这几年,你们这里出去打工、留守搞个体的多,土地包在我身上,你俩就准备再显‘身手’吧!”
“好!”向昌启喜出望外,毫不犹豫地拿定了与烟草部门签订合同种烟,再续“烟缘”的主意。
那年,向昌启、尤琼珍夫妇在熊显刚及乡村干部的协调、帮助下,租赁乡亲们的土地种烟,加入职业烟农队伍。
春来秋来,夫妇俩在烟叶技术员的指导下,认真按照县烟草部门制定的标准化烟叶生产技术发展烟叶生产。烟叶长在地里绿油油的,整齐一致,烘烤出房金灿灿、香喷喷的。
金秋时节,从交售烟叶开始,灿烂的笑容就逐渐洋溢在向昌启、尤琼珍的脸上。
“每亩土地栽烟收入超过了4000块钱,坚持栽烟,既能还清陈年老账,富足有余的日子又有盼头了!”向昌启、尤琼珍夫妇盘算着一年的种烟收入,心情愉悦地沉浸在久违的丰收年里。
开工没有回头箭,2023年,夫妇俩又在乡村干部和烟叶技术员的帮助下,如愿租下了80亩适宜种烟的土地,决心要在科技兴烟的道路上甩开袖子加油干。
卖完烟叶,夫妇俩迎来的又是一个烟叶提质、种烟增收的好年成:“租80亩地栽烟,卖了32万多块钱。”
“莫忙,算下除去各种开支了,还有几个‘银子’进账。”向昌启明知故问。
“那小本本上不是记得清清楚楚?除去各种花费,我们的‘荷包’还有16万多呢。”尤琼珍脱口而出。
向昌启、尤琼珍夫妇心里乐滋滋的,对今年种烟增收充满了信心。
初春时节,气候虽有些寒冷,但在向昌启、尤琼珍夫妇心里却是热乎乎的。他俩计划待天气好转,就组织劳力进入烟田里备土备肥,鼓足干劲在金叶铺筑的脱贫致富康庄大道上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