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虽是寒冬,但在云南省禄丰市高峰乡山河村的连片烟田里绿意盎然,豌豆、蚕豆、冬小麦等烟后作物长势喜人。三五成群的农户正在地里忙碌,欢声笑语在田间地头回荡。
山河村仓底下村民小组村民毕增志正在地里忙着采收豌豆。放眼望去,攀爬在烟秆上的豌豆夹青翠欲滴、颗粒饱满。
毕增志是全乡知名的种地“老把式”。去年,听说种植烟后作物不仅能改良土壤,还能增加一笔收入,他也忍不住想“尝尝鲜”。
“烟秆就是现成的豆架,只要拉上线就可以了,不用另外搭建支架,栽种豌豆也省工省力。”毕增志说,经过一番了解和考虑后,他决定栽种生长周期短、销路较好的青豌豆。
去年10月,中部烟叶采收完毕,毕增志便马不停蹄地带着家人在烟田里播种青豌豆。如今,经过两三个月的辛勤打理,毕增志一家迎来了烟田里的第二次收获。
“以前,烤烟采收后土地就一直闲置着,处于‘大季种烟小季荒’的状态,现在采收完烟叶就种豌豆,一天忙个不停。”毕增志笑着说,他家种了4亩青豌豆,等全部采摘完后,预计会有2万多元的收入。
“第一次种,经验不足,有一些豌豆苗没有开花结果,不然收入会更高。今后我会吸取经验,想办法提高产量,增加收入。”这一季的青豌豆还没采收完,毕增志就已开始盘算起今后的种植计划。
近年来,禄丰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结合当地烤烟种植的成熟经验,引导各种烟乡镇实施“烟叶+N”轮作机制,充分利用烟地茬口季节和剩余肥力发展烟后作物种植,在烟秆留存较好的烟地里,以烟秆为天然支架,在原有烟垄上种植青豌豆;在烟秆不好的烟地里,种植冬小麦、蚕豆、油菜等作物。
毕增志算了一笔账,开展烟后种植,可以节约不少成本。就拿种植青豌豆来说,可以利用烤烟没吸收完的肥料,省去地膜、支架、肥料等开支,每亩地可节约1000元左右的成本。而且采收后,豌豆剩余物质可就地做绿肥,实现了土地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烟后作物不仅能提高土地复种指数、耕地产出率,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粮袋子”“菜篮子”,还让农村更多的闲置劳动力实现了灵活就业。
“因地制宜找准了产业发展之路,咱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了,这个‘烟叶+豆’的产业模式选得好!”毕增志感慨道,“现在,冬季的烟地用来种植青豌豆,实现烟秆再利用,这既能保护环境,还能增加我们的收入,面积多的人家还得从村里找人帮忙采收,人人冬季都有活儿干。”
如今,一幅粮烟经作物互促互利、产业兴旺的现代农业新图景正在禄丰烟区徐徐展开。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