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轰隆隆,烟田冬耕忙。眼下已是寒冬时节,借着晴好天气,河南洛阳市洛宁县小界乡烟地里农机声“隆隆作响”,一眼望去,只见一辆辆拖拉机正开足马力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用机械化开展冬耕深翻又快又好,省工又省力!”小界乡烟农韦圆亮说道。
图为洛宁县烟田冬耕深翻作业场景(张雪摄)。
农机助力,烟农省力。机械化作业在烟田冬耕环节“大显身手”,这只是河南省洛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洛宁县局(分公司)聚焦提高烟叶机械化水平,向高效作业、轻松种烟工作目标,深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不断加快全国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建设步伐,烟叶生产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覆盖面逐步扩大,为降低烟农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烟叶均质化生产水平、推进烟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田宜机”,推进宜机化烟田改造
洛宁县地处豫西山区,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具备典型的“豫西烟区”生态环境特点,烟叶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山地地形以及南部丘陵地形,农机发展和推广受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典型的丘陵地形影响了机械的适应性,限制了农机农艺融合度。
实现农机下田,首先要稳定烟区烟田,合理规划,形成规模化种植。在此情况下,洛宁烟区立足基本农田和基本烟田保护制度,稳定基本种烟区域,完善设施配套,发挥资源聚焦效应;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实现合理轮作、连片种植,促进“烟叶+N”多种产业互补发展,打造百亩片、千亩方集中连片烟田,提高规模化水平。以烟田规模化为基础,在充分保护和利用好原有设施的基础上,以去埂并田为主,开展轻中度土地整理工作,机耕道路建设结合归并田块,去弯取直,减少纵横交错,减少机械作业死角,改善农机作业环境,着力解决机械作业“下田难”“作业难”问题,促进作业区烟田整体宜机化水平提升。
“以艺宜机”,构建宜机化烟草农业标准体系
为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洛宁烟区结合实际,积极构建宜机化烟草农业标准体系,通过农艺标准化,带动作业机械化。围绕三大作业场景,聚焦六个农艺环节,对技术标准体系内容进行讨论、研究、验证,参与制定了适合豫西烟区的《农机农艺融合操作规程》。针对烟叶生产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的农艺环节,优先配置成熟适用的农业机械;针对机械化程度一般,适配度不高的生产环节,从农机适配性提升和农艺宜机化再造两方面开展研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宜机化农艺标准技术规程,着力解决农艺与农机脱节问题,推动农艺向农机前进一步,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
“以研促融”,加强农机研发试验
为了精准匹配适合洛宁烟区的烟草机械,在洛宁县王村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了农机农艺融合试验场,用来试验改进各环节烟草机械。从移栽到成熟采烤,不同类型、不同厂家的烟草机械在大面积作业前,需要先在这里进行反复的测试、改进。同时,充分发挥研发者、生产者和使用者的积极作用,有效融合烟农建议意见,对烟叶生产薄弱环节进行研发。
目前,农机农艺融合试验场测试改进了起垄施肥机、移栽机、除草机、植保机、采收机、装烟升降机等,研发了植保机器人和采收车,这些机械全部在王村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推广应用,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0%以上。在此基础上,顺利承办了豫西片区农机农艺融合田间管理环节现场观摩会、豫西片区农机农艺机械化采收作业现场会,为洛宁烟区下步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指明了方向。
“以服促农”,稳步发展农机服务组织
近年来,洛宁烟区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以合作社为主体,完善服务机制,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促进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带动烟叶生产水平提升。在王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设立农机租赁站和农机维修站,开展农机农艺培训和农机保养维修服务,“订单”开展农机作业,推动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逐步形成以农机服务为重点,发展综合农事服务的规模化经营模式,全域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助推资源利用、资产盘活、粮食生产和集体经济增收,实现多方受益、多元共赢。通过冬耕、整地、育苗、起垄施肥、移栽、覆膜、植保、中耕除草、打顶抹杈、采收、烘烤、拔杆12个环节机械化作业,烟农种烟平均用工从22个减到14个,实现了减工降本、提质增效。
“以农机农艺融合为突破口,提高烟叶生产机械化水平,向高效作业、轻松种烟迈进”已成为夯实烟叶产业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洛宁县局(分公司)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以国家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为引领,坚持因地制宜地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持续完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实现农艺、农田、农机、农服“四位一体”整体推进,全力提高丘陵山区农机农艺融合水平,为实现烟区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积极贡献烟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