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已尽、冬即来,收获万粒仓满载。时下,走进湖北省利川市烟叶产区,片片烟叶归仓,一年一度的收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村头巷尾,烟农们纷纷议论着今年“金叶子”鼓起“钱袋子”的话题,脸上难掩喜悦之情。
“我今年种了146亩,收入60余万元,均价达36.50元/公斤。”11月6日,汪营镇四圣祠村烤烟种植大户黄金屏谈及今年收入满面笑容。
“烟叶是我们山区的致富产业,周期短、见效快、无风险,有烟草专卖法的保护,也不愁销路……”大家谈着自己的感受,对烟叶产业深信不疑。
利川有着悠久的烟叶种植历史,适宜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赋予了烟叶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一直以来,利川是湖北省烟叶生产重点县市之一,常年种植烟叶6.3万亩左右,常年收购量14.5万担左右,烟农收入2亿元以上,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中棵烟 高油分核心示范区
“利川14个乡镇中有11个乡镇种植烟叶,今年种烟户有1511户,种植50亩以上的达470户,最高收入近70万元,户均收入15.53万元,烟叶亩均产值3826.85元,每公斤均价33.27元,老百姓收入相对较高。”利川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负责人说道。
产业兴,百姓富。今年以来,利川市局不断健全“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的协同发展机制,将烟叶产业作为百姓增收的重要抓手,结合山区特点和历年种植情况,广泛开展烟叶产业调查,充分征求群众建议和意见,在确保粮食种植和烟农意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采取土地整治复垦和轮作,实施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形成相对连片种植,不断探索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托起村民的致富梦。
“以前我们零散种植,不但是土地重复种烟,而且在管理上也存在困难,增加了人工费用。” 凉雾乡花梨村八组烟农谭春友深有感触地说,今年我种烟133亩,都是复垦连片种植,采取机械化操作,管理便利,人更轻松。
收购现场
现年52岁的谭春友,是一位“铁杆烟农”。原本居住在本市文斗镇,由于土地缺乏无法满足种烟需求,便来到距离80公里的凉雾乡流转土地种植烟叶,今年收入近54万元。
无独有偶,同是居住在文斗镇的黄财刚返乡后,在汪营镇修复流转土地70亩种植烟叶,今年收入30万元。“流转土地既避免了土地重复种植烟叶,减少病虫害,还便于集中落实‘中高烟’技术,提升烟叶质量。”黄财刚说。
谭春友和黄财刚的种烟经历,是利川烟农从种植烟叶到增收致富,生活越来越幸福的一个缩影。据统计,今年全市流转土地连片种植烟叶1200余户,面积达3万余亩,实现了“借土再生金、让地尽其值”的资源利用。
产业发展,科技赋能。在柏杨、南坪、文斗等乡镇,烟田里一块块“中高烟示范区”“高标准烟叶展示区”等标识牌子依然竖立,干枯的烟杆上“带茎采烤”痕迹依稀可见。今年以来,利川市局加大科技生产力度,与湖北中烟、福建中烟、浙江中烟协作,建设高标准展示区2000亩、建设“中高烟”示范区10000亩,以点带面,推动烟叶科技生产全覆盖,提升烟叶生产质量。
开垦荒地
说起“中高烟”技术,对于团堡镇贺家坪村种烟大户张金成可以用“改天换地”来形容。“以前我从不相信,谁也不敢冒险,今年通过烟草技术员的多次劝说,我采用了‘中高烟’技术,每公斤烟叶均价提高了2.50元。”张金成感激地说道,今年种植140亩,收入59万元,在去年基础上增加了5万元,感谢烟草技术员的耐心指导。
据利川市局生产科负责人介绍,“中高烟”技术是与工业企业联合开发的一项新型技术,涉及到烟叶种植各环节,有利于确保烟叶质量,满足工业企业对口原料需求。目前,利川 “中高烟”关键技术推广覆盖率达95%以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片金叶富一方百姓。如今,烟草产业已成为老百姓的“致富业”,并探索“烟+N”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聚焦产业兴旺,描绘乡村振兴“富民图”。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