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荒开到山箐箐,种地种到天边边,一辈子的老农民,最拿手的还是种地,所以我们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传统产业烤烟来发展我们的村集体经济,干着心里有底。”云南南华县山尾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郭海龙和来南华县红土坡镇山尾村委会调研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工作人员说到。
2023年以前,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红土坡镇山尾村委会的村集体经济在全镇都是属于“垫底”位置,因为村集体“穷”,想为群众做点什么事情,但就是拿不出钱来,慢慢的村集体在群众中的威信也越来越弱,党总支书记郭海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看着其他村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取得收益,为群众架了污水管道,硬化了进村道路,在村间打造各具特色的“小花园”等一系列为民办实事的典型案例,不甘落后的老郭心里有了自己的打算。
说干就干,众人拾柴火焰高。在郭海龙决定发展村集体经济之前,村“两委”都积极建言献策,有说要种工业辣椒的、种烤烟的、种高粱的、养牛的……各有各的想法。但对于在村委会干了23年的郭海龙来说,早就摸准了山尾最适合发展什么,发展什么最稳当。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后,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山尾村委会最终决定由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通过烤烟套种红花的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想好说干就干,村“四职”迅速成立工作组,全村61名党员加入其中,发挥各自所长,认真研究全村可流转的土地,最终在充分考虑交通、水源等因素后选择了礼社江岸边老洪箐的几摆河田。
老洪箐河田由于离村子较远,且只是一条土路通往,河田目前处于“半闲置”状态,群众往往只在大春季种植玉米,小春季种植小麦,收益都不是太高。当群众听见村委会要流转自家的河田发展村集体经济时,家家户户都积极支持,大部分群众直接不要地租,还一家出一人,协助村委会把河田认真整理了出来。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让山尾“四职”干部充满了干劲,最终村委会以500元/亩/年的价格流转出34亩河田,自此山尾村集体经济的基地定下来了。
(与流转土地群众户测量亩积)
“这些田由于离家远,家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我和老伴不会骑摩托,所以就闲置了,现在好了,村委会统一流转,我们不但有了地租,还能把田再次整理出来。”山尾小组鲁文兴说。
土地流转解决了,但是由于有些河田长期不用,田里已经长满了杂草,且碎石块多,为了便于精细化管理、科学轮种,郭海龙心想一定要改河田,将河田统一、科学的改良,再将河田里面的碎石全部拾捡。改良河田需要挖掘机,拾捡碎石需要出工,处处都要用钱,但是却一分启动资金都没有。这时,有群众看出了郭海龙的忧虑,主动提出将小额贴息贷款借出入股给村委会为启动资金。“开弓没有回头箭,群众的支持就是我们克服困难最大的动力。”郭海龙说到。
(流转过来的土地进行改良中)
随后,郭海龙严格的建立“早七晚七”“一月免费出工4天,其余按工计算”等一系列制度。村干部、公益性岗位每个月要在村集体经济项目上投工投劳4天,多出的天数按照每天100元来计算,脱贫户、监测户可以随时就近务工。
“在家门口就可以务工,解决了我因孩子小无法外出务工的难题。”监测户罗翠珍说。
在村“四职”干部的带领下,干群齐心,在经历了河田改良—碎石拾捡—滴灌架设—蓄水池修建—管理用房搭建—制度建立等一系列流程,经过干群两个月的辛勤努力后,山尾村集体经济基地正式打造完成。
(改良好的34亩河田完成烟苗移栽)
“土专家”出马,稳稳的收获“第一桶金”。“烤烟塘子的间距要在60至70公分之间,行距不能超过1.35米,便于后期烤烟都能充分照射到太阳,烤烟塘要挖到15至20公分,不能太深,不利于烤烟苗生长,也不能太浅,不利于水分储存。种植烟苗也要注意,不能将土壤堆捂至最低片烟叶。”郭海龙边移栽着烤烟边和群众说到。
(村四职带领群众在基地内清除杂草)
作为烤烟种植能手,郭海龙对这些技术要领了然于胸,在所有人的精心呵护下,基地上的烤烟长势较好,打造成为了全镇的烤烟样板基地。
(打造成烤烟种植基地样板)
经过两个月努力后,全镇最好的叶片出炉,烟叶一般都是在90公分以上,截至9月底,经过6轮的烤烟售卖,山尾村烤烟集体经济收入破20万元,均价达到40元/公斤,成功赚到了满满的“第一桶金”。
(烘烤出来的烟叶)
明年接着干,好日子还在后头。“今年在我们书记的带领下,我们的村集体经济就取得这么好的收益,我们来年还将扩大规模,在今年流转土地的基础上,打算将对面的20多亩河田也流转过来。”山尾村副书记起才明意气风发地说。
山尾村今年流转过来的河田已经一次性签订了5年的协议,烤烟完工后,他们还将继续套种红花。红花市场行情不错,近几年价格较为稳定,花瓣价格在130至140元/公斤之间,花苞籽也可以售卖5元/公斤的好价格,加上红花收成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能到26万元左右。有了这些钱,进村的几条道路可以修缮了,郭海龙一直计划在村子里打造的“口袋公园”也有着落了,好些事情都可以变成现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