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金叶”飘香时,烟农们晒出一年的收获。在云南石林县长湖镇蓑衣山电能烤房群,村民们忙碌而有序,编杆、上架、烘烤、下架,从烤房里抬出一杆杆“黄金叶”,脸上洋溢着喜悦。
低碳高效,向新向绿,在广袤的石林烟区大地上,以“绿”生“金”的景象比比皆是。从叠水之瀑到巴江岸边,从石林峰丛到圭山之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蔚然成风。
率先实现100%清洁能源烘烤;率先构建烟叶质量安全全过程管控标准化的体系框架;绿色防控示范区面积超额完成……亮眼的数据,充分展现了绿色是石林的鲜明底色,生态是石林的“亮丽名片”。这样的成果是如何取得的?
图为2023年6月26日,烟田中投放的叉角厉蝽。郭存 摄
强化顶层设计,搭建“四梁八柱”
定位决定方位。作为“云产卷烟核心优质原料基地”,石林分公司把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作为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石林实践的重要牵引、重要平台,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建设,纵深推进动能转换,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烤烟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探索路径。
今年5月以来,根据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要求及昆明市局(公司)关于推进烟草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石林分公司强化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分公司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前瞻性思考、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明确工作方案和烟草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要求和目标,配套制定责任清单、项目清单,分解四大目标任务和九项工作措施,形成了先行区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同时明确监督考核指标,根据全产业链绿色烟叶生产各指标分环节分节点进行考核监督,以项目化、责任化、清单化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达效。
重大项目是先行区建设的坚实支撑和强大保障,石林分公司聚焦科技创新,变“技术瓶颈难题”为“科研任务清单”,充分发挥重点技术对烟叶生产的推动、引领和示范作用,结合先行区建设实际需要作了系统化考量和政策匹配,绿色防控体系构建、植烟土壤质量提升、清洁能源智慧烘烤、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四大工程”重大专项集中开工,为先行区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
抓好土壤保育,打牢绿色基础
农业生产,土地是第一资源。“大肥大药”的农业显然不是生态循环的产业,石林分公司以创新为引领,以科技为保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一是大力推广科学轮作、合理休耕模式,建立“以烟为主”的轮作种植制度,2023年全县95%的村委会实现轮作率100%,其中绿色发展先行区轮作率为100%;按照“一季休耕、一季耕种”的思路,开展3万亩左右的休耕试点工作,规划种植区氯离子含量零超标,提升土壤肥力和碳库存,促进微生物多样性和活性提高,提升土壤质量。二是机械深耕扩容协养技术措施,开展大机械深耕和中耕,2023年全县机械面积9.2万亩,占种烟面积的75.6%,机械深耕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通透性,为烤烟根系深扎与养分吸收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技术,每年根据检测结果下发一片一案测土配方施肥方案;在烤烟移栽前,植烟区域100%使用腐熟农家肥,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活性,持续保持植烟土壤养分充足供应,减少化肥用量。
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石林分公司推广植烟土壤面源污染治理措施,全面完成12.17万亩废弃地膜回收、废旧漂盘回收6.6万个,积极探索烤烟秸秆回收,计划回收7.302万亩废弃秸秆,占种植面积的60%,成为地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标杆产业。
如今,农业投入品回收利用、面源污染防治的宣传效力不仅限于烤烟产业,“现在不只是种烤烟不乱丢农药包装袋、回收地膜,我们在种其他农作物的时候也保持着好习惯。”西街口镇烟农毕生说道。
图为2023年9月20日,智慧农业信息化综合监测系统界面。郭存 摄
强化绿色防控,筑牢生态屏障
通过多年努力,石林分公司构建了“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重点、物理防治为辅助、化学防治为补充”的病虫害立体绿色防控体系,先行区内主推绿色防控技术高达10项,绿色防控正跨过技术关、效益关和服务关,加速走进田间地头。
一是集成创新,构建区域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体系。全县建设了3715亩烟草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规划在石林街道和摩村、老木哨连片和鹿阜街道尾博邑连片,其中在石林街道和摩村连片、老木哨连片分别建设一个区域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系统,集成物联网虫情、病情、苗情、灾情、墒情等监测设备,搭建起烤烟虫害趋势、病害病原、生长态势、气候因子、土壤肥力等种植环境全要素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采集云平台,实现烤烟重大病虫疫情监测预警、烤烟长势远程监控、田间小气候环境预报、土壤质量评价等功能,保证烤烟在最适宜环境条件下生长,为精准种植、专家诊断、绿色高效植保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二是全面推进“四虫一剂”为主的生物防治技术。2023年石林烟区在蚜茧蜂持续100%全覆盖的基础上,开展了7.5万亩捕食螨、1万亩夜蛾黑卵蜂、0.2万亩叉角厉蝽和0.3万亩烟草内源抗病毒制剂的推广工作,综合运用光诱、杀虫灯、蓝板、性诱捕器等物理防控手段,建立了80个物理防控示范区,投入经费121万元,覆盖大田面积7.58万亩,减少化学农药采购,2023年生物农药使用量占44.47%。
三是以专业化服务破解植保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背着药桶,一手加压、一手喷洒农药,这是以往农村最常见的植保方式,小农户分散防治病虫,不仅效果不理想、防治成本高,而且难以利用新式的植保器械。石林分公司积极创新组织模式,通过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搭建推广平台,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从2010年开始探索合作社建设工作,经过多年发展,现有烤烟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7家,联合社1家,为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多个生产关键环节提供专业化服务。当前,石林烟区采用无人机飞防等专业化植保技术,覆盖率为100%,切实做好烤烟大田间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
四是严格烟叶质量安全管理。严格落实采烤前20天禁止施用负面清单农残超标风险高的农药等烟叶质量安全相关要求,加强农药残留监管,保障优质原料供给,通过逐级宣传、定期走访经销商,实现“禁用农药零检出、高危农药零超标”,创建凭二维码交售烟叶的农残管控新模式,为进一步提高烟叶质量安全,县局(分公司)以科技项目的形式对烟叶农残全过程管控的标准化研究,旨在全面构建烟叶农残全过程管控标准化的标准体系框架,进一步提升烟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增强石林烟叶市场竞争力。
图为2023年6月19日,改建后的天生关烤房群。虎玉林 摄
推广低碳烘烤,助力减排固碳
为了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石林分公司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在烘烤环节的应用,以生物质燃料为重点,持续探索电能、光伏等绿色烘烤方式,引导烟农利用清洁能源烘烤烟叶。
自2016年以来,生物质燃料烘烤在石林烟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技术能力进一步提高,新能源烤房能够精准控制火力和湿度,推广“六步三关”清洁烘烤工艺、上部6片烟叶一次性采烤等技术,有效提升了烤后烟叶的质量,烘烤后排放的大部分污染气体及烟尘量明显减少,新能源烘烤在烟农中的接受度越来越高。2023年,全县改建1883座、新建25座生物质烤房,试点40座电能烤房,建设完成后,共有各类新能源烤房8200座,烘烤能力可覆盖大田面积13万亩,100%满足全县12.17万亩计划种植面积。
围绕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煤炭能源。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采用“代加工、置换、商品化”的加工模式,以烟杆、木屑、锯末等废弃物为原料,制成的生物质颗粒燃料不含硫磷,燃烧后能直接撒到地里作为钾肥使用,加上配套的补贴政策,推广范围进一步扩大。截至2023年,全县共配套建设生物质生产加工线13条,筹备烟用生物质颗粒燃料40570吨,替代原煤约52203吨,推进烟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节能降碳获得实效。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石林分公司将全面贯彻“双碳”战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先行区建设为抓手,不断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书写现代化烟草农业石林实践新篇章。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