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州深刻把握粮烟产业协同发展的深刻内涵与丰富外延,积极主动融入重农抓粮的大格局,以妥善处理“烟”与“粮”的关系为核心,持续打造助力产业发展的“引擎”,“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用心用情书写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答卷。
南华县高标准烟田建设项目。张静梅摄
坚持粮烟协同,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楚雄州千方百计保护耕地、粮地,按照“一地两用、一田双收”思路,通过政策发力、组织合力,统筹粮田和烟田规划,出台《楚雄州永久基本农田和烟田融合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基本烟田保护参照基本农田保护,全州规划建设永久基本农田357.42万亩,其中基本烟田148.86万亩,通过遥感技术全部上图,实现“一张图”管理。
永久基本农田和烟田每年优先保障粮食和烤烟种植,重点推行“水稻—烟叶”“玉米—烟叶”轮作制度,实现粮食和烟叶种植面积常年稳定。
2022年,在楚雄州政府财政扶持的基础上,云南省政府与云南省烟草专卖局捐赠预算资金27万元,在永仁县开展示范样板1000亩,推广抗病性强、生育期适宜的品种,通过样板示范,辐射带动全州种植2万亩,亩均产值超过1100元。
2023年,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对楚雄州粮烟协同示范项目区进行补贴,烟后玉米300元/亩,烟后大豆、蚕豆270元/亩,补贴面积10000亩,覆盖全州10县市,合计补贴资金297万元。
套种模式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有效解决了生产中“茬口矛盾”,为遏制农田“非粮化”“非烟化”,促进农户降本增收提供了典型实例。
聚力粮烟融合,探索粮烟协同发展“楚雄模式”
楚雄州坚持把粮烟协同作为重要抓手,确保“有人种地,有地可种”,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引来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推动形成新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激活农业生产发展要素,积极探索粮烟协同发展“楚雄模式”。
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水平,楚雄州在乡镇统一规划种植布局,实施集约化管理,减少农户投工投劳,节约种植成本。整合提升农田宜机化水平,将高标准烟田建设融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对烟田开展“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陡改平”整治。
2022年,南华县龙川镇上庄科实施了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项目,建设沟渠23条,长12.30千米;机耕路14条,长4.84千米;土地整理4片,0.32万亩,申请烟草补贴资金964.44万元。2023年,楚雄市、永仁县已立项实施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
深耕粮烟融合,促进烟区产业多元化发展
楚雄州依托基本烟田、基础设施等推进“烟+粮”双合同、双订单生产,极大促进了烟叶与多元产业深度融合,为烟田耕作制度的孵化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不断加强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牟定县在共和镇打造军屯烟区产业综合体,以合作社为实施主体,村民以土地、资金、人力入股合作社,按照“以烟稳粮、多业融合”的思路,发展“烟+N”多元特色产业,主打循环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食品牌。综合体内烟叶生产水平、烟叶外观质量、内在烟叶质量均起到标杆和榜样的作用,深得工业厂商的青睐,大粒蚕豆已经取得了绿色产品认证证书。
水稻产业主要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精选优质高产的楚粳系列良种,推广栽种收社会化托管服务,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楚雄州16家合作社联合成立农产品销售运营公司,注册品牌,实施生产标准化、加工精细化、销售网络化,建立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网络,定点供应消防、铁路等企事业单位食堂。
大粒蚕豆产业主要采取“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与上海江桥批发市场达成产销合作,成立优质蚕豆种植营销协会,销售运输走绿色通道,享受收购、通关等环节的优惠便利,48小时内即可到达江浙沪大城市的百姓餐桌。军屯烟区综合体烤烟种植及非烟产业共实现收入1587.73万元,综合平均亩产值达到0.95万元。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