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曲靖市沾益区炎方乡新屯二组韩家海子见到小刘的时候,他正在忙着给家里的烤烟打烟花撇烟杈。
烟农小刘在进行烤烟封顶打岔。邱德强 摄
小刘名叫刘立迁,1993年出生,读过机械加工与维修专业的中专后又当了五年的义务兵,随后在外地辗转打工漂了几年,除去吃喝拉撒住等费用,钱也没有挣下多少。长年在外奔波,小刘越发牵挂身在家中的父母、妻儿,“我很想回家乡,但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明晃晃地摆在自己面前。”
小刘说:“小时候对种烟的记忆,只能用‘累得很’来形容”。那时候家乡只有烤烟种植作为经济支撑,父辈们种烟,要自己在烟地里烧地、撒种、装袋育苗,待烟苗长壮后又要人工犁地、理墒、打塘、挑水、浇水、盖膜、采烟、烘烤、理烟、卖烟,家里劳力不够还要找亲戚、邻居换工或买工帮忙,不但自己累得半死,还要管吃管喝招待来帮忙的人,生产成本也提高了不少。烤烟用的是土基垒的老式烤房,烤制过程很难控制,稍不留神,烤不出好烟,一年的收入就打了水漂。
随着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赡养老人、照顾小孩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去年在和父母通电话时了解到,炎方当地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种烟比以前方便多了。于是在父母的劝说下,他返乡接了父母的班种烤烟,当起了职业烟农。
说起回乡种烟的变化,小刘滔滔不绝。
近年来,在沾益区烟草分公司的指导下,当地成立烟农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对烟区不断加强烟水配套、农机补贴、统防统治、新型烤房的推广建设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烟农种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烟地整地、理墒基本采用农机,机器一过,烟墒笔直,连烟塘都已经规规整整打好。不用肩挑手提,软管接上地边的灌桩,自来水就直接进了烟地;烟苗不需要自己育苗,到了最佳移栽节令烟农合作社的漂浮育苗基地工作人员会直接将培育好的优良品种壮苗送到田间地头,灌塘的灌塘,移栽的移栽,盖膜的盖膜,原来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完成的移栽,现在半天时间就能完成,大田管理期间只要按照合作社的要求,及时请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就完全解决了;到了采烤期,在烘烤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成熟采烤,运用新型的自动控制烤房,烟叶烤得好,成本还很低;烟叶烤好后有人专门到家里指导理烟分级,按照约定好的交售时间,统一运输到烟点即可完成交售马上拿到烟款。
2022年,小刘和烟草公司签订了11亩烤烟种植收购合同,加上后期套种的大豆等作物,年底毛收入达到了6万多元。2023年,尝到甜头的小刘又继续签了11亩合同。
小刘说:“现在种烟政策这么好,采用新技术,运用新农机,成本越来越低,收益越来越高。在家种烟,既能挣钱致富又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这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
望着身后长势旺盛、丰收在望的烤烟,小刘自信地说:“回乡种好烟,回乡劳动致富,我的选择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