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曲靖师宗县大同街道立足于自身资源条件和当地民情,在牢牢稳固烤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发展中药材种植,拓宽烟农增收渠道,有效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走进大同烟区产业综合体的滇重楼种植基地大棚内,一片片重楼随风摇曳,枝繁叶茂,部分已经开出殷红的花朵,千亩滇重楼长势喜人。
跑午村位于大同街道的东边,属山区,烤烟种植是当地的传统产业,带动群众增收效益明显,在脱贫攻坚期间发挥了关键作用,虽然烤烟种植面积在稳中求进,但面临着产业过于集中、单一的风险。从2017年开始跑午村便在师宗县政府和县烟草专卖局的引导和支持下利用闲置土地,开展三七、薏仁、白及、重楼等中药材种植,不断丰富完善产业结构,增加民众增收致富的途径。
“重楼产业这条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我们提出要流转土地种植重楼时,很多村民们都不愿意把土地拿出来,担心土地流转出去后烤烟种植受到影响,在烟叶站职工和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耐心劝导下,让他们真正了解种植中药材带来的效益,动员他们参与种植,重楼产业才得以发展。”大同街道米车村委会的烤烟科技员梁正岗回忆着说道。
跑午村滇重楼种植基地负责人李振华介绍道:“重楼种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种植第一年,我们在跑午村开辟了滇重楼种植基地500亩,充分利用好烟草公司为当地烤烟生产投入建设的灌溉、道路、密集烤房、生物质燃料厂、有机肥厂等基础设施为我们基地的起步减轻了压力。现在已经扩展到了1200亩,我们主要种植的品种有重楼、三七、党参,下一步打算逐步扩大到5000多亩,增加黄精、白及、红花等中药材种植。”他接着说道:“滇重楼种植的程序较多,翻土、播种、移栽、除草、施肥、采收都需要大量的人工,一亩每年需要用50多个工,每年用工达6万余个,有力地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自家地里的活做完,我就来基地做活,农闲时一天120元,还供一顿中午饭,用工紧缺的时候工价还会更高,基本上一年有2万左右的收入。”在基地务工的烟农朱老安高兴地说着。
现如今,大同街道跑午村已走出了一条产业致富的好路子,通过调整以往的产业结构,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将中药材种植打造成特色产业,全力推动中药材加上烤烟组成的特色支柱产业,促成家家有门路,户户有产业,助力广大民众的增收致富,绘就乡村振兴的斑斓画卷。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