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在湖南浏阳市普迹镇书院新村,晨曦中的乡村尚自睡眼朦胧,一声遥远的鸡鸣却已唤醒了沃野的黎明。
早上6点多,村头的烤房群里,29岁的谭锋林已经和父亲开始了忙碌的一天。这是今年最后一房烤烟了,从目前的烤后烟叶来看,今年是个丰收年。
“累是累点,但是很充实。”这个出生于普通农村家庭的“90”后小伙子,和大多数农家子弟一样,以吃苦耐劳、勤奋自立为精神底色。大学毕业后,在浏阳一家广告公司担任平面设计师的同时,又从2020年起开始在家乡种植起了烟叶。如今,烟叶种植面积已经从最初的27亩扩大到了40亩。
是设计师,更是“新农人”
谭锋林大学毕业后,在浏阳一家广告公司担任平面设计,因干事爽快、待人懂礼大方,同事们都和他相处得不错。不过,在公司里他并不起眼,因为大家觉得“他有点难约”——一到周末放假,谭锋林就不见人了,联系他时基本都回复“没空”。
“没办法呀,家里有事要干!”谭锋林挠挠头,也觉得理亏,但是没办法,家里那几十亩烟田少不了他。2017年大学毕业的谭锋林,干过不少工作,当过平面设计师,也干过个体户。2020年初,疫情打乱了谭锋林的生活节奏,也让他下了一个决心——种烤烟。
“那段时间想了很多,一方面,当时自己的工作受到了影响,空闲时间变得多起来;另一方面,砌匠出身的父亲,生活也不稳定,要另谋出路。”谭锋林说,当时母亲便提议种烟,因为村上的烟农多,家里也种过烟叶,如今政策不错,种烟各个关键环节都有烟草部门的技术人员提供指导,种完一季烟还能种一季晚稻,效益稳定。大家一讨论,便达成了一致意见。
说干就干,谭锋林在家门口流转了27亩田地,当起了“新农人”,他的父亲谭建彪在家负责日常的田间管理,自己每周末都回来帮忙。
边干边学,从“门外汉”变成“小能手”
(谭锋林在进行烟叶采收)
种烟容易,但是要种好烟,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就不容易了。从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再到烟叶采收、烘烤,都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没经验、没技术,谭锋林就诚恳地向身边的烟农、烟叶技术员学习。别人开工,他就跟着去烟田,主动帮忙干活,边干边学,边学边干,慢慢地,谭锋林掌握了烟叶生长的规律和种植要点,逐渐从“门外汉”变成“小能手”。
事实上,针对烟农的技术短板,浏阳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烟叶技术员也会下沉田间地头,采取理论讲解与实操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一对一、手把手指导烟农掌握翻耕起垄、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结构优化等关键环节的操作要点,以谭锋林为代表的许多烟农的种植烟叶技术都实现大大提升。
与此同时,通过组织“金叶讲堂、才聚浏阳”系列人才培训、开设“金叶讲堂”视频号直播课堂、“云课堂”等,用实用、时髦的方式提升从烟人员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培育新型烟叶产业人才,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实现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个伢子爱钻研,不仅年轻、学历高,而且接受能力强、脑子活,很不错。”谭锋林的联户技术员陈鹏峰介绍,谭锋林谦虚好学,吃得苦,成长很快,如今基本能独当一面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年,谭锋林种植的烤烟种植收益就达到3000元/亩。“今年是人努力、天帮忙,从烤出来的烟叶看,收成肯定差不了。”谭锋林介绍,除了烤烟的收入,他们还全部实行烟稻轮作,“烟叶收完后,再种一季晚稻,还能增收几万元呢。”
父子齐心、其利断金。如今,一片片烟叶已经成为了谭锋林家致富的“黄金叶”,谭锋林表示,当前发展形势不错,他和父亲还计划根据种植情况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因为他对这个产业充满信心。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