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连续几天的雨水终于停下了脚步。在湖北省秭归县杨林桥镇白鹤洞村,一块块已移栽完毕的黑白相间地膜烟田绵延向前,与周围错落有致的山峦交相辉映。53岁的村级烟叶合作社社长向秀新正忙前忙后的组织村内剩余劳动力帮助百亩种烟大户抢栽烟苗……
据悉,该村率先成立了秭归县试点村级烟叶合作社,从2022年引进种植大户试种近850亩烟叶开始,到今年已现发展13个大户1135亩的种植规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跳跃式发展,成为该镇少有的高山富裕村。
“真是人在努力,天也在帮忙。按照全县科技兴烟的要求,今年我们在烟叶移栽的深度、烟苗茎杆高度和垄高、施肥的深度都做到了配套统一,为中高油烟叶生产核心示范工作打下了基础,今年的‘金叶子’不用愁。”白鹤洞村百亩烟叶种植大户郑东海兴奋地说。
郑东海是白鹤洞村今年从邻近的两河口镇引进的烟叶种植户,他和妻子从事烟叶种植已有10多年,两人有着丰富的烟叶种植和管理经验。夫妻俩今年在白鹤洞村流转了100亩土地种植烤烟,趁着这几天的好天气,他们在白鹤村级烟叶合作社的帮忙下抢栽烟苗。
近些年来,秭归县烟叶产业发展遇到“瓶颈期”:烟农年纪日渐老龄化、种植主体逐渐流失;老区烟田面积有限,烟田轮作不足,病虫害严重;烟农户均种植规模小,规模化连片种植不成型;烟叶种植用工时间多,烟叶产业比较效益并不明显;传统烟叶合作社“服务覆盖率、服务质量、效率效益、设施利用率、管理水平”不高……
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村办合作社+种植大户”模式顺势而出。秭归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分管烟叶负责人朱友军介绍:2023年,秭归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出台《村级烟叶合作社建设指导意见》,以“生产、生活、生态、生机”为主题,坚持“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原则,灵活选择“上统下分、大统小分”的统分服务模式,在全县指导成立3个村办烟叶合作社,开展劳动力、机械设备、技术等服务。农户自愿加入合作社,集体民主选举社长。合作社查找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因地制宜实施专业化服务。合作社为社员统一采购良种、有机肥料,集中育苗,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成熟采收,统一烘烤分级,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了综合效益。
白鹤洞村级烟叶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该合作社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5台、烟叶起垄机8台、无人植保机1台、烟叶移栽机6台、新能源烤房83座。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盈利返还、风险共担”的原则,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吸纳烟叶种植大户13户,走上了“村办烟叶合作社+种植大户”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的路子。2022年,该村13户种植大户区烟叶收入达到577.56万元,户均44.43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1.49万元,同比增加了44.2%;同时,村级合作社推动基础设施综合利用,建立“烟叶+粮食、蔬菜、生猪、药材”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多元化经营增收达132万元,同时带动本村剩余劳动力从事烟叶产业务工,总收入200余万元。
据合作社负责人向秀新介绍,该合作社还利用当地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机遇,积极争取烟草行业烟叶扶持等政策,成立专业化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5支专业化服务队伍,实现了烟叶育苗工厂化、烤房建设集群化、烟叶种植规模化,努力提高烟叶生产质量,做到了降本增效。2022年,该村烟农享受各项专业化服务,生产用工减少到13个/亩,降低单独请工烘烤用工成本6100余元/户。
近几年,搭乘烟叶产业东风,秭归营销部积极争取各级捆绑项目和资金,着力向重点村级烟叶合作社倾斜烟草行业水源援建工程项目,确保烟田灌溉和人蓄饮水;积极修复受损苗棚、烤房等基础设施,为烟叶生产保驾护航;大力开展基本烟田保护和受灾烟农赈灾补助工作,提升广大烟农生产积极性。如今,烟叶产业成为该县重点支柱产业,是每年政府工作报告和政协委员提案中提及最多的“名词”,烟叶产业正阔步迈向高山、半高山地区的乡村振兴。
“合作社牵头+种植大户”,破解种烟难题。2023年,秭归烟区村办合作社种烟户数166户,百亩大户87户,村办合作社种烟面积0.63万亩,百亩大户种烟面积0.98万亩,分别占全县种烟户数23%、12%和种烟面积22%、34%,百亩大户均收入有望达到45万元/户。据了解,该县村办合作社在不断壮大自身的同时,还吸纳全县约2000名劳动力到烟叶合作社和种烟大户家中务工,增加他们的收入。
“一家一户的种植经营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我们要坚持烟草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聚集烟叶产业工作目标,发挥村办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各村走烟叶大户规模化、集约化、抱团式发展的路子。既要大力培育村级烟叶合作社种植主体,又要让种植大户成为我县烟叶产业的引路人,还要让从事烟叶生产的打工农民增加收入,真正让老百姓富起来!”秭归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主要负责人杨宗华如是说。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