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底肥、插苗、浇定根水、覆膜、打透气孔……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西邑乡王寨村的烤烟种植户带着工人抢抓节令,瞅准晴朗天气、土壤墒情好的有利时机,在平整的土地上开始忙碌,乡村处处呈现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
王寨村高标农田建设项目全貌。郭积修摄
土地还是原来的那些土地,土地面貌却通通变了样:机耕路修通了,各种农机出入田间方便了;每片固定区域修建了一个“闸阀井”,浇灌时只需拧开水闸,水管连通着田间的滴灌……
整地、起垄、打塘、铺滴灌、覆膜等依靠人工来完成的作业如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靠天吃饭、人力耕种”的现象,将逐渐成为过去时。
位于山区的王寨村,干旱缺水、坡地多,“先天不足”的自然条件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丘陵区的坡地道路狭窄、无机耕路,小型农机无法通行,人力继续耕种费时费力且产量低;另外,农村大部分青壮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村里的土地一度成了“撂荒地”。
王寨村幼苗移栽。郭积修摄
转机出现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王寨村耕地实施“小田并大田”“撂荒地”“补丁地”作业的1615亩耕地实施提升改造。
经过改造后的王寨村耕地不再是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地”,而成了最小耕种田块不低于2亩、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高产稳产农田,“撂荒地”摇身一变,成了崭新的高标准农田——增产田,更成了村民们争相耕种的优良土地。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又一次点燃了农民对土地耕种的热情,同时也为加快农村农业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农民稳定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