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穿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一带的川河坝子,是横断山余脉中为数不多的平坝,在这一带富饶的土地上,老百姓“靠山吃山、靠坝吃坝”,辛勤耕耘从未停歇。春天是这里最忙碌的季节,一台台大型耕地机的轰鸣声响彻全坝,春耕大幕正火热展开。
坝区连片机耕土地(李成舟 摄)
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镇烟叶站邓杨介绍说:“以前,这里的老百姓一直依赖于传统的人力劳动,务农主要是‘耕地全靠牛、采收全靠手’,传统劳动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极低。”随着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这种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民们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生产效率也大幅提高。
随着多款农机的相继推广和相应政策的落实细化,农业机械化不仅得到了合作社的支持和推广,也获得了农民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农民通过合作社购买和共享农机具,降低了机械化生产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大型机械作业现场(周江 摄)
文井镇文华村烟农张春通感慨说:“这几年来,政策好了,补贴也提高了,我家使用上了微耕机,干活轻松了不少。”在大力提升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前提下,当地政府还与景东烟草公司紧密协作,充分利用烟草项目和资金,加大对农业配套设施的升级完善,持续对农田进行了改造,对田间的道路进行硬化。张春通介绍道:“合作社给我们提供了共享机具的服务,让我们不用自己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农机具,也能享受到机械化生产带来的好处。省力节本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
深耕翻犁(周江 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普洱市烟草持续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和支持,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促进烟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普洱市各县(区)公司因地制宜,立足坝区、半山区种烟地块实际,积极引进先进的农机设备和技术,以农机农艺融合为突破口,通过“大型机械+微耕机”的组合方式,实现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同时,大力推广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组织方式,提高烟农收益,推动产业升级。通过这些努力,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机械化覆盖率,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