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山,左弯右弯,翻过一山又一山。近日,记者一行乘车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城到洋中镇后楼村,50公里山路,绕了几十个弯,开了一个多小时。
这是当地常见的盘山路。这一条山路,尤溪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工作人员一年就要走几十趟。
他们,为什么如此奔波?当记者站在后楼村偌大的烤房集群前放眼望去时,似乎得到了答案——满眼绿色的乡村里,“光伏烤房”掩映其中,相得益彰,别有特色。
“烤房集群光伏发电顶棚建设,切实增强了村集体的‘造血’功能。”后楼村党支部书记林城深有感触地说。
这个烤房集群,可以为周边5个村庄近2000亩土地提供烟叶和稻谷烘烤服务,光伏发电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25万元收入。这对原先产业发展薄弱的后楼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从选址、考察、办手续到土地的开挖、平整、硬化,再到烤房安装等,这背后的辛勤付出,一道道盘山路是最好的见证者。”尤溪县局(分公司)局长、经理邹新根说。
不仅在后楼村,2021年以来,尤溪烟草开展烤房集群建设18处,优选温光条件好的12处推进烤房光伏顶棚项目建设。全县建设烤房光伏顶棚面积24300平方米,装机容量达4750千瓦。去年年初,全县最大的烤房集群在洋中镇洋中村投入使用,98座生物质燃料烤房全部搭建了光伏顶棚。
“光伏+烤房”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机制的创新。
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尤溪烟区烤房建设坚持烟草补贴、集体产权、集群建设、多方投资、有偿使用。同时,烟草部门、村集体、光伏企业三方联合成立项目推进工作小组,创新推进光伏顶棚建设,尤溪烟草作为牵头部门搭建合作平台,协调多方资源。项目由村集体和光伏企业共同出资,实行股份制,村集体占股25%左右。
以梅营村为例,此前村里有几百亩耕地基本处于撂荒状态,村集体收入薄弱。为改善村集体收入状况,助力该村增加“造血”功能,去年,尤溪县局(分公司)协调村集体利用436亩闲置土地开展烟稻轮作,并新建烤房20座,同时推进光伏项目建设,村集体年收入增加近20万元,还解决了部分村民家门口就业问题。
有思路就有办法,有付出就有收获。“目前这些光伏顶棚年发电量546万千瓦时。项目投资期内预计可累计发电1.36亿千瓦,售电收入超5000万元。”尤溪县局(分公司)烟叶办主任胡裕阔算了一笔账,“其中村集体年收入55万元左右。另外,每座新建烤房每年可为烟农增收5500元左右,其中节约燃料成本约2000元,烟叶利用率提高3%左右。”
得益于前期成功经验,2021年至2022年,尤溪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将烤房新建和技改结合,在全县推广生物质燃料烤房865座,提升了绿色生产水平,并降低了烟农烘烤成本和劳动强度。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有益探索,在产业融合的绿色低碳模式下,烟草企业积极融入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形成良性循环。
“以烟促稻、以烟稳粮,事实证明,烟稻轮作更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邹新根告诉记者,小丘变大丘、“巴掌田”变规模田,通过整村土地流转、田块规模整合,结合撂荒地复垦,尤溪县今年新增良田近5000亩。
截至2022年年底,尤溪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通过加强政策宣传、强化技术指导等措施,协助推进撂荒田块复垦4000多亩。
尤溪模式是福建烟区各级烟草部门在推进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创新实践的缩影,折射出福建烟草为产业融合、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所作的种种有益尝试和探索。
盈盈春日,群山环绕下的烟田绿意盎然、充满生机,承载着烟农和烟村的新希望。
尤溪县台溪乡象山村烤房群及光伏顶棚。
尤溪县溪尾乡大宁村烤房群及光伏顶棚。
尤溪县局(分公司)烟叶工作人员查看烟苗生长情况。刘娜摄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