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烟草行业发展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行业顺应农业农村发展大势,不仅把烟叶发展作为烟草经济的重要支撑,更作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助推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积极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专业服务为支撑的现代烟草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培育家庭农场、烟农专业合作社、产业综合体等新型种植经营主体,着力建设新型职业烟农队伍,以“稳烟农”保障推动“强烟叶”,更有力地助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2022年,对于陕西省咸阳市90后烟农李永强来说,又是一个幸福年。他在旬邑县马栏镇种植烟叶510亩,是农机农艺融合示范田,亩产360斤,总产值224万元,成为新型种烟主体的带头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加强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
“过去种烟靠‘老把式’,如今要靠高素质。”60多岁的老烟农王孝祥深有体会。他2021年从甘肃省正宁县专程来到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镇种植烟叶,2022年种植的85亩烟叶,产值近30万元。他不仅是种烟能手,还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机长”,学习了无人机驾驶技术进行植保作业,并取得了《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操作手合格证》。还有烟叶育苗能手张煊、烟叶烘烤能手任磊磊等,像他们这些懂技术的职业烟农,已经成为咸阳烟叶发展的核心力量。
《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也确定了“培育500万名高素质农民”的目标。王孝祥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他的“小目标”就是做一名高素质烟农,真正成为乡土人才,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强农兴农,人才为本。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烟农队伍。党的二十大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在陕西咸阳这片有着50年烟叶种植史的土地上,咸阳烟草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以烟农为中心”的产业发展思路,始终坚守精耕优质“第一车间”理念,紧密结合区域三农工作发展规划和烟农队伍现状,建立健全高素质烟农培养体系,提高自主培养能力和质量,发挥乡土人才之智,筑牢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差异化培育,让“技术能手”成为“金叶工匠”。针对当前烟农队伍知识结构、技术技能、种植经验等实际情况,坚持需求导向,因人而异、精准施策,开展差异化、有针对性教育培训。围绕烟叶生产各环节关键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结合职业烟农培训认定,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当地农广校及网络教育资源等,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全面提升烟农的生产技术水平。同时,把烟农纳入“产学研”科技项目研究当中,充分利用创新工作室、金叶科技小院等平台,紧盯生产实践中存在的短板弱项、遇到的问题难关,开展科技攻关,让“土专家”“田秀才”真正成为烟叶生产中的“能工巧匠”,造就更多的实用人才。
——专业化指导,让“传统生产操作者”成为 “现代经营管理者”。围绕家庭农场、烟农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烟叶种植主体的专业化服务需求,创新拓展技术服务、经营管理指导的内容和方法,建立适应新型种植主体的服务指导机制,加强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等知识的教育培训,落实专人专责全程包抓帮扶制度,让烟农从具体的生产操作者转型为种植主体的管理者,不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最佳管理模式提质增效。要因地制宜优化扶持政策,完善烟基设施建设,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发展产业综合体,推动烟叶与大农业融合,促进多元增收。同时,强化示范引领,树立先进典型,组织开展烟叶种植“示范家庭农场”“示范新型种植主体”创建活动,对管理能力强、种植收益好、引领带动作用明显的主体进行认定表彰,让更多高素质烟农,主动投身到新型烟叶种植主体高质量发展中,带动更多的人合力共谋乡村振兴发展大计,推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数字化赋能,让“会种烟”成为“慧种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的重点任务。借数字转型,上“云端”发力,数字化已经嵌入烟叶生产经营领域的各环节,推动着烟叶生产方式的新变革。烟农队伍同样需要跟进数字乡村建设步伐,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从“会种烟”向“慧种烟”转变,就需要引进和培养一批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具备新理念、高学历、高技能的“新农人”,让他们在农机农艺融合、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数字化新能源烤房建设使用、农业综合体建设管理、烟叶产业链大数据建设等科技创新中,成为高素质烟农中的创新创业先锋,加速推进智慧烟草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