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方元镇方元村,位于桂阳县城西南部,距县城12公里,省道S322线、桂嘉高等级公路横贯路中,是方元镇政府所在地。清朝年间,因姓氏派别分割,一夜间商铺奠基24栋,成方。随后相继在商铺外围续建40多栋房屋,为圆。故名“方圆”,后谐音简称“方元”。
全村共有10个自然村20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900余人,耕地面积1658亩,其中烟叶种植面积1556亩,是近年来桂阳县矿产村转型现代农业示范村的典型代表。
方元镇从古至今以矿业驰名,境内煤、锰、铁、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受此影响,方元村在2000年左右开始兴起炼铁潮,鼎盛时期村内和周边的小铁炉达百余多座,生态环境破坏非常严重。2011年左右,大批的小铁炉、小作坊被依法关停。村里涌现出了一批以谭艳林为代表,由“矿老板”“作坊主”转型为烟农的新型烟叶种植主体,逐渐形成了以烟叶、水稻为主导产品的特色生态农业。
一片金叶焕发矿村新容颜
深秋,走进方元村下彭组,800余亩连片的晚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随风轻摆,泛起层层金色稻浪。一群白鹭时而结伴高飞、冲入云霄;时而低空盘旋、嬉戏捕食;时而漫步稻田、悠哉踱步。白色的身影略过金光泛泛的稻海,在空中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和稻田、蓝天、村庄构成了一道丰收在即的生态风景线。
“这里的风景不错吧,就这光景在前几年是想都不敢想的,密密麻麻的炼铁小作坊、小铁炉,矿渣到处乱倒,植被全被破坏,巅峰时期,人在外面走一圈鼻孔都是黑的,你看这机耕道上铺的的都是那时候留下的矿渣。”稻田的主人老谭望着自家的稻田,踩着铁矿渣铺成的机耕道向笔者介绍到。
2011年起,原来经营炼铁小作坊的谭老板带着生意人的精明和对家乡的热爱,关闭了自家的作坊,恢复了占用山林的植被,把事业的重心转移到了村里那几百亩抛荒多年的良田,转型种起了烟叶。
一人富带动全村富。转型成功的老谭成了村里人的焦点。尝到了烤烟经济“甜头”的农户们纷纷加入烟叶种植的行列,不断扩大烟叶种植规模,原先的百余亩烟田逐渐向四周扩大。短短几年间,方元村抛荒的千余亩良田,全披上了绿装,种上了烟叶。
“这一片片金叶子,让我们村换了新面貌,染绿了方元的山山水水,造福了我们的子子孙孙。”谈及村里近年来的变化,方元村村支书老彭兴奋地说到。
党群携手引回种植新主体
“今年村里现有的耕地已经全部流转出去了,你们还要扩大种植面积,上彭组那块还有500多亩地可以开荒。”在方元村村委办公室里,村支书老彭正在召集全村37个烟叶种植户召开土地流转协商会,“开荒的面积县政府有政策支持,完成亩产担数将返还烟叶税的50%给开荒户,烟站也会在技术方面给予支持。”
“矿老板”转型种烟叶,热情高、收益低,种植技术薄弱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方元烟站关注到这现象后,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在协助他们找到烟叶种植技术成熟“新搭档”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金叶夜校和关键技术培训。2018年,方元烟站党支部开始着手打造支部示范区、认领党员示范田,把党旗插到了这群转型种植主体的地头,让党徽闪耀在他们的田间,逐步带领他们掌握早翻深翻、稻草还田、火土灰沤制施用等传统烟叶种植技术。点滴灌输平衡施肥、绿色防控、病虫害精准防治等新技术、新措施。争取新建烤房建设项目,增强烤能保障,根据不同类型烤房、不同气侯条件、不同种植品种,为他们量身定制、动态调整烟叶烘烤方案,确保烟能种好,更能烤好。
“说实话,能把我们从流水线上吸引回来种烟,烟站的技术服务水平占很大的份量,尤其是郴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把生产技术中心搬迁到方元村以后,我们种烟的底气更足了。”2021年刚开始种烟的“85后”烟农小刘笑着说到,2022年,他种植烟叶面积达76亩,其中近50%是新开荒土地,售烟收入近40万元,均价在全县平均值以上。
乡村共富凝聚致富新动能
烟叶种植作为一个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在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烟叶采收等各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的方元村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我们种烟需要劳动力,正好村里有一批闲散人员,我们把他们聚拢在一起,一方面可以让有意愿种植烟叶的年轻人提前接触,另一方面可以为年长的老人提供一些工作机会,为他们提供稳定的收入保障。”最早想到将村里老人、闲散青年发展为劳动力的烟农老谭,谈及自己最初的想法时说到。
村子周边大大小小的炼铁炉被关停,村民的收入出现断崖式下降,青年人闲而滋事、打牌赌博,老年人的生活难以保障,原本因矿而富的村子,陷入了另一番光景。随着烤烟产业的兴起,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村民的经济渐渐恢复了生气。在此基础上,老谭等种植大户还在方元烟站邓利平站长的引导下,找到了解决采摘烘烤期间劳动力高度密集问题的破题之法。他们发挥方元镇政府驻地的地理优势,从镇中学陪读家长群体着手,以长期工和短期工相结合的方式,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与此同时,老谭等人还自发组建志愿帮扶队伍,为村里因身体原因不便参与劳动的困难人群送温暖、为贫困的学子送爱心。
“烤烟那段时间,我每天到烤房进行编杆上烤,烟烤好了,我又会去分级工场进行烟叶初分级,两个多月,每天都有近100元左右的收入,比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还赚得多,关键是还可以照看家里老的小的。”方元村下彭组的彭大娘说道。
烟稻轮作铺就振兴新大道
烟稻轮作一直以来是桂阳烟区保持烟叶质量稳定,防治病虫害蔓延的一大举措。烟稻轮作推行之初,方元村的烟农们习惯了烟叶产业收益的“短平快”,对晚稻种植基本上都是采用随意抛种,处于只求种了,补贴一点口粮,不对来年种烟产生影响,不求种好,在晚稻上再获得收益的状态。
“我做过生意,做生意就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与其随意种,不如就踏踏实实种,烤烟种出了钱,晚稻也要种出效益来。”转型的“矿老板”老谭,依然保持着生意的精明和自己说干就干的作风。
2018年,在方元镇政府的主导下,方元村委和老谭与嘉禾县广发大米厂建立合作关系,引进桂阳县银龙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插秧、收割等农机设备服务,联系方元镇盛达烤烟合作联社使用闲置植保设备进行飞防施药,利用育苗工场闲置育苗大棚进行晚稻育秧,激活休眠烤房烘干晚稻,打造了方元村“烟叶+优质晚稻”综合体。短短几年时间,已发展成育种、育秧、机插、机收、销售“一条龙”的晚稻种植链条。
“晚稻种植之前都签订了兜底合同,我们只需要按照米厂技术员的指导进行日常管理,就坐等着晚稻款到账了。这样的模式,不仅我们的收入多了、晚稻的产量和质量、高了,还为国家秋粮保供贡献了力量。”方元村东江组“80后”烟农小陈说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叶浮动,让方元村烟农端牢了致富增收的金饭碗,推动了村庄从“矿山”到绿水青山的生态蝶变,金叶摇曳,勾勒出一个村庄生态打底、同心共富、乡村振兴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引领着村民朝着环境日趋优美、生活蒸蒸日上的乡村振兴康庄大道阔步向前。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